在距舟曲县城80公里的偏僻山村代亚诺村,有一名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老师妈妈”的女教师,她用十六年的执着与坚持,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奉献给了这个贫穷落后、条件艰苦的山村。她,就是舟曲县果耶乡代亚诺村乡聘教师孟菊红。 偶然与教师结缘 1974年10月,孟菊红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户家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1995年的一天,她随表姐走亲戚来到果耶乡代亚诺村,看见许多孩子都在村头玩耍,她很好奇,心想,这些孩子都是上学的年龄,而且也正是上学的时间,为什么他们都没去上学呢?带着疑问,她问了村民,村民告诉她,这里既没有学校也没有老师,孩子们压根就没有学上,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不上学呢?当孟菊红得知这一情况时,心里感到一阵酸楚,由于自己家境贫困,无奈辍学,错过了读书的大好时光,她不想这些不幸再发生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她认为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走出大山。于是,她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学校、当老师,让这些天真灿漫无知的孩子们早日背上书包,成长成才。自此,她毅然踏上了朝向自己梦想的艰辛之路。 艰难困苦办村学 孟菊红回到家,把自己想在代亚诺办村校、当老师的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强烈反对,然而,生性不服输的孟菊红却没有胆怯,顾不上考虑那么多,她一心想着怎么让孩子们有学可上,摆脱不学无知的命运。她带着一份执着,一分责任,找到乡政府、中心学校负责人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说出来,乡政府和中心校负责人听了她的打算和想法后,大力支持。可是没有教室怎么办?她先租了两间民房当教室,房租费由乡政府支付,并且每月发给孟菊红80元生活费,乡教委配备了桌凳、办公用品,并购置了课本、笔和作业薄。当时,代亚诺村的20多名适龄儿童都跟着父母务农,孟菊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每家每户去说服家长,让孩子上学。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里,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好多家长只让男孩上学读书,不让女孩上学,经过孟菊红和村干部不厌其烦的劝说,全村的适龄儿童终于都背上书包,走进了学堂。从此,孟菊红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 天寒地冻意志坚 代亚诺村海拔高,气候不好,村小学临时租在离村1公里多远的山坡上,冬天寒冷,积雪不融。学校属村办学校,取暖费难以解决,每到周末,孟老师就带着学生到山上去拾柴火,然而教室简陋,四处漏风,寒气逼人,她和好多孩子的手脚都患上了冻疮。村民们被孟老师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教学的意志深深打动了,他们自发背来柴火,修葺教室,用实际行动感谢孟老师。孟老师看见孩子们被烟熏得直流泪时,心里难过极了,但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听课的劲一点都没有减时,她又感到很欣慰,更增添了教书育人的决心和信心。孟老师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温暖着求知的学子。 扎根山区勤育人 经过一年的教书历程,孟老师已经把入学的20多名学生,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片土地深深扎下了根。1998年她结婚了,在出嫁前就与未婚夫约定,要全力支持她教书育人的愿望。起初,丈夫还是不太理解,时不时的抱怨老婆没有时间操持家务,但慢慢地,丈夫被她持之以恒的教书精神所感动,再也不忍心抱怨了,而且还帮她干些家务活。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孟老师的笑容也多了,心情也好了,这让她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这些孩子走求知的道路,她教书的劲也越来越足了。 半夜挑灯钻业务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孟老师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加强自身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晚上时常夜读,自学大学课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勤奋努力,终于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2007年受益于“中英”项目,被派到甘南师范学校系统培训20天,使她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业务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1997年以来入学就读的一年级至二年级学生中,没有一名学生缀学,全部升入到中心学区就读三年级。孟菊红任教的16年时间里,该校已有392名学生升入中学,值得高兴的是,已有4名学生考上了大专院校。春天播下爱的种子,秋天定会收获尊师的硕果。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怀揣着感恩的心,来到代亚诺小学看望孟老师,有些学生带来一些课本、作文等书籍,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每逢教师节孟老师都会收到无数学生的祝福,一句简单的问候,孟老师已经感到很欣慰和知足了。看到学生们成长成才,孟老师更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慈母严教情意深 代亚诺小学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都还小,孟菊红对待他们犹如自已的孩子一样,疼爱关怀,无微不至。孟老师常常说,要当一名好老师,做一位好妈妈。神圣的职责,使她把全部的爱源源不断的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们,她用母亲般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中关心体贴。孟老师从自己每月仅有的400元工资中,常常拿出一部分资助需要资助的困难学生。学生没有作业本了,孟老师帮他们买,学生生病了,孟老师给他们买药看病。有些调皮的学生经常上课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孟老师多次耐心说服,谈心指导,教育他们如何做一名听话的好学生。 每月400元的工资,在这个经济发展的年代对于一个乡村教师来说,确实太少太少了。虽然这样,但孟老师一直坚持着自己执着的教育事业,不忍心离开这些孩子,更不忍心这里的孩子没学上,因为她爱他们,孩子们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孩子们只要有学上,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孟老师最大的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十六年的坎坷生涯,十六年的风雨耕耘,十六年的苦乐年华,孟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曾多次获得乡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