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慧
2010年的冬天,迭部县高级中学教师杨青巴隆重地穿上了自己的藏服去北京,去人民大会堂领一个教育界诸多同仁一生都望之项背的大奖——“全国优秀班主任”。这荣誉堪称珍贵,令人羡慕,但在电视机前含笑看直播的学生们,却丝毫不觉意外——16年的默默坚守和孤灯伴影,杨老师配得上这样的荣誉,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老师,他做到了这个职业要求他做到的一切。 在杨青巴办公室的书柜里,有几排数目可观的档案盒,里面整整齐齐装着历届学生的“非主流”档案。之所以说“非主流”,是因为里面事无巨细记载了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点滴成长,除了学习成绩、获奖情况、家长信息等常规内容,还包括学生的性格偏好、成长趣事与交往圈子等一些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零零碎碎内容。但也正是这些零碎,成了杨青巴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最本真依据。所以,做杨青巴的学生很有压力,因为有一种“被杨老师完全看透的感觉”。 杨青巴最初被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学校教学,一入校就当上了班主任,同时负责全校的住校生管理。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练就了他惊人的耐心和责任心,直到今天,每天五点半起床的习惯雷打不动。 和外界相比,偏远民族地区在文化教育上的落后不止五年十年,也正因为这一点,杨青巴分外加强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小小的农村中学,有文学社,有演讲团,有话剧表演小组……每周的特定时间里,各项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杨青巴深知兴趣教育的重要,他根据乡下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实际,积极探索新路子,组织特色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2002年,杨青巴组织创办的“月牙儿”文学社,是甘南州第一个乡村学校文学社,在甘肃省各级各类校刊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学生们每每提及,依然对当年文学社的活动记忆犹新。 十多年的时间,杨青巴辅导学生先后在《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文心雕龙杯”写作才艺大赛、“叶圣陶杯”作文赛等活动中发表习作,并获得奖项,人人知道杨老师的班级是“五四红旗团组织”,杨老师的公开课多次获语文优质课大奖,杨老师是“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和“名班主任”,杨老师的学术论文和主题班会远近闻名…… 因为兼做管理,学生眼中的杨青巴是一个很严肃甚至很可怕的老师,对规则说一不二,生气时咆哮如雷,调皮学生对他的勤勉非常无奈:“我们杨老师一定有失眠症,每天早上六点就到教室里了,我们想走个神都不行,还敢迟到?”事实上,杨青巴是一个性情中人,知识渊博,为人诚恳,带班十余年,他先后帮助了30余名家庭贫困学生,长期资助4名单亲家庭学生,积极争取各类资助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影响着身边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是把一粒种子埋到土里面,耐心浇水,细心呵护,等它慢慢发芽长大、慢慢开花结果的农业……”杨青巴是这样认识自己的职业的。基于这种认识的行动,便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做老师的,当然关心自己带的学生最后后进入什么样的大学,但是更应该关心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和未来,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相应的责任也更大……” 一片丹心,桃李芬芳。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杨青巴历经春的明媚和夏的灿烂,从教师这份职业中找到自我,实现价值,充分发挥着骨干和专业的引领作用。乐观向上的笑容和内心深处的自信,终使他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人生风华正如硕果累累的金秋之季,杨青巴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浇灌出了金秋硕果,也用智慧和责任书写着四季里最安心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