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9月18日 >>02版:二版


新城新景入画来
——玛曲城乡建设纪实李虹雨 李正安 陈建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9月1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道路整洁宽敞,楼宇装饰一新,广场靓丽怡人。漫步于玛曲街头,树木草地,路灯护栏赏心悦目,处处描绘出物美、人美、景美的新图景,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玛曲县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受益的事情抓起,采取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大城乡风貌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
民族特色化风貌改造成效显著
  玛曲县始终以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为定位,以原有的框架为基础,以展现民族特色为要点,实施了城乡民族特色化改造及“五化”工程。整体规划建设了县城东环路、西环路、南环路、滨河路。城区道路网络从原有的“三横四纵”发展到了“五横七纵”,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初的2.2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3平方公里。总投资6563万元,完成了县城民族特色化改造及“五化”项目,县城风貌改造面积10万平方米,加宽改造了县城北门,制作设计风景墙300米。为城区人行道铺设了7.2万平方米花岗岩,硬化了县城14公里主巷道,美化亮化主街道建筑物16万平方米,更换风光互补路灯600盏。完成了投资1913万元的格萨尔民俗文化广场改造项目,打造出一座大气简约的格萨尔文化广场。改造后的县城美观整洁,特色浓郁,时代感鲜明,有力提升了玛曲对外形象,优化了人居环境,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扎实推进“安居工程”
  俗话说:“安其居而乐其业”,玛曲县大力实施干部群众安居工程,以“居者有其屋”为工作目标,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头戏,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
  2010年以来,分别在雅玛苑小区、德吉小区、赛尔隆小区、扬德小区,修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000余套,基本解决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难题。今年,投资3340万元开工建设阿万仓乡、木西合乡、曼日玛乡、欧拉秀玛乡的干部职工周转房和市政大队办公用房,尼玛社区、卓格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
  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2008年至2010年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新建定居点11个,其中县城3个、乡镇8个,解决了4259户22228人的定居问题。定居点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层广大牧民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城乡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城乡提升工程,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乡面貌。该县启动实施了一批涉及市政和民生的项目。投资2200万元,完成了赛尔隆、德吉两个住宅小区附属工程。投资1200万元实施了尼玛镇供水工程,已完成水源地主管网铺设、加固、维修、清泥等工作,该项目完成后将彻底改变水质问题。自来水公司全面提高了服务质量,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投资1020万元,新增集中供热20吨锅炉1台、换热站1座。为使城乡环境卫生有极大改观,今年县政府结合风貌改造,筹资925万元,新建垃圾台109个(县城33个、乡镇场和寺院76个),厕所51座(县城13座、乡镇场和寺院38座),果皮箱200个,垃圾桶20个。为每个乡镇场落实保洁费10万元,为市政大队购置移动公厕10台、高档马路清扫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3辆,为乡镇场和寺院配发垃圾车32辆,新增环卫清洁工95名,城乡环境卫生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全面治理了“脏、乱、差”现象。
  如今的玛曲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新城新景与大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派人在画中游的和谐图景。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