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帮扶夏河县的各单位、各部门,立足夏河县区域特点、资源优势和村情民情,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举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调查研究奠定基础 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把深入调查摸底、分析贫困原因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对联系村和联系户开展详细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重点了解掌握农牧村各项政策落实、民生改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三农”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立帮扶发展思路。各联村单位紧紧立足村情户情实际,依靠产业和项目“两个拳头”,制定了小康建设规划、单位帮扶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科学谋划近、中、远期发展目标,精心设计道路、水电、种养殖、公共事业等基本项目安排,深化完善各项帮扶机制,初步形成了符合农牧区实际,具有各自特色的双联工作新路子。 脱贫致富前景广阔 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按照“给钱给物不如给技能,转变观念才是促进发展硬道理”的思路,围绕“培育产业增收年”,力求在落实“三个一”工程上打基础、育能人、求突破。通过制定科技培训计划,多措并举,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户户都有一个致富带头人。省工商局在地仓村举办畜牧旅游产业带头人培训班,邀请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围绕畜牧业发展和草原风情旅游业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13名牧民前往武威市天祝县天堂镇实地观摩学习“农家园”旅游产业情况和舍饲暖棚养殖情况。金川公司组织村干部先后到武山县北顺村、通渭县华川村等地学习考察,并邀请青海民族大学专家教授,到联系村开展高原种植技术培训。省政法学院分别开设了计算机、文秘、三农、药材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为农牧民致富提供技术支撑。省科协筹资几十万元,用于购置电脑、课桌椅,还捐赠大量图书,加强各联系乡镇村组科技文化阵地建设,同时对帮扶的夏河县5个乡镇全体干部集中进行了培训。 多措并举促农增收 联村单位以发展产业为重点,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紧紧依托联系村资源优势,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把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寻找实现产业突破和规模化发展的路径,着力打造畜牧养殖业、旅游服务业和畜牧农产品等几大产业。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65个村调研汇总农牧村产业各类发展项目716个,涉及项目建设资金11.47亿元。一是实施“藏家乐”旅游示范带动工程。省委宣传部协助致富带头人韩自英在洒索玛村新建了农家乐,吸收贫困户15人就业;省工商局帮助联系村成立了“央宗藏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动员吸纳会员8户,旅游收入已达到32万元,人均年收入增长50%。同时,投资139万元,在桑科乡建设景区工商所,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10月底前投入使用;夏河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曲奥乡党委按照县上“一线三点”旅游发展格局,依托曲奥乡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生态旅游这一特色产业,全乡共建设34户藏家乐,且起点高、设施全、接待能力强,形成了一定规模。二是实施暖棚养殖示范带动工程。甘加、麻当、桑科、博拉、科才等乡镇,建成的暖棚已开始发挥效益,不少暖棚正在兴建。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提升了养殖水平,提高了养殖效益,拓宽了致富门路。据统计,全县目前已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179个。省委宣传部在2012年帮助牧民群众修建1140平方米暖棚的基础上,今年又帮助洒索玛村修建高标准的养殖暖棚20座;金川集团公司在吉仓乡木道村投资100万元修建养殖小区,共修建88平方米暖棚34座;省科协、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为农牧民各修建暖棚20座;省工商局帮助地仓村组建了1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155.1万元,吸纳会员15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惠及牧民群众520多人。省工商局去年为26户加入合作社的每户牧民家庭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为128户新入社的牧民家庭,按照建成暖棚户每户1万元的标准继续给予补助。三是实施饲料种植示范工程。为解决牲畜饲料不足的问题,各联村单位积极探索深化“农牧互补”的发展新路子。省委宣传部组织群众在洒索玛村种植秸秆玉米140亩;金川集团公司在强格昂村和玉华村播种小黑麦1000亩。全县在大夏河沿岸,已推广种植青稞、秸秆、玉米2523亩,种植优质牧草3.16万亩。此外,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各联村单位积极组织广大农牧区群众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劳务输出,就地打工,跑运输,种植特色农产品等多种生产经营途径,拓宽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