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欢快祥和的中秋小长假里,有人却在抱怨,觉得传统节日味道淡,“没意思”“没劲”。为啥会有人喊过节“没意思”?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都是亲朋好友的团圆佳节,也常常成为人们寄托思念的浪漫时刻。 过节本是跟父母家人团聚,一起乐一乐。一个节日,目的就是欢聚、快乐。中秋节不仅是一块月饼,在小小月饼的背后,是一家人团聚的欢快。文明、健康的吃喝或玩乐背后,也是亲情,也是友情。 今年的中秋与以往有些不同,高价月饼卖不动了,送礼大军不见了。一度被异化为“送礼节”的中秋节,也慢慢回归理性、回归中秋的传统文化内涵。许多老百姓这个中秋过得“很有意思”。武汉黄鹤楼下、东湖边,市民们赏月拍照;襄阳古城墙下,汉江边,人们放飞孔明灯,祈福;北京月坛公园,市民们猜灯谜、观看乐舞表演;广州市民、游客云集,赏灯、祈愿、坐游船…… 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时空距离越拉越近,无需借月寄相思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却也不少。“常回家看看”虽入法却事与愿违,不回家过节的依旧不回家。在被时代“裹挟”前行的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能安宁恬淡地赏月,又有多少人能给孩子讲述那些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如何过中秋,人们回答最多的是“吃月饼”,可见中秋传统佳节的文化符号还是略显单一,过节也不应完全沦为吃喝的形式。 民俗学家告诉记者,过中秋除了吃月饼之外,中秋节各地有很多习俗,这些习俗背后承载着人们许多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文化的传承需要符号,中秋的符号一旦简单沦为月饼,那么人们就会容易觉得“没意思”。原本起着凝聚、维系家庭的一些价值理念也势必会受到影响,这值得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