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近日,迭部县藏族中学校长杨志英被授予“陇原最美乡村校长”荣誉称号的喜讯传遍了迭山白水。他是土生土长的迭部人,27年来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先后在电尕学区、卡坝学区、旺藏学区、县藏族中学任职,取得显著成绩。“他是迭部人的骄傲”“在学校里,他是一名出色的好管家;上课时他是令人尊敬的杨老师;下课时他是学生们的挚友和长辈。”一名教师这样评价他。 多年来,杨志英推行教育管理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公信人的管理模式。在旺藏学校任校长期间,一方面,在广泛采纳群众和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旺藏学校管理文件汇编》,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等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以德为先”,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依托校边“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开展以“比学习、比教学、比教研、比贡献,争当好学生、争当好教师、争当好校长”为主要内容的“四比三争”活动,全方位、立体式的建设校园文化。创办了校刊《幼苗》,成立了文学创作、自然科学等七个课外兴趣小组。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杨志英提出“抓教研、促管理、保质量”的新思路,大抓教学研究工作。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首先设立教研机构,要求教师把教研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派30余名教师参加州、县各类新课改培训。他撰写的教育管理论文《借鉴新西兰办学经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浅谈》先后发表于《甘肃教育》、《甘南教育》。 在积极争取“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项目的同时,杨志英带头献爱心。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50元长期资助黑九同学,帮其顺利完成学业;在电尕学校任教期间,九次力同学的父亲因故去世,母亲对孩子管教欠妥。杨志英主动找九次力同学谈心,并资助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使这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在卡坝学校期间,了解到高小燕和达吉次力同学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杨志英拿出400元资助两名同学,并延续了6年之久,如今这两名同学都进入高等院校深造。 在全县范围内率先进行了“两个基地”建设,即:学生勤工俭学基地、劳动技能教育基地。在经济上千方百计挖潜力、开财路、创效益,开辟了一条寄宿学生基本生活来源的新途径。2006年勤工俭学实践基地开始产生效益,所产蔬菜基本满足食堂50%的需求量。在基地修建4间可容纳十几头猪的温室猪圈,极大地提高了寄宿制办学效益。严格按照《迭部县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标准,按时足额将补助资金打入学生卡中,此举不但改变了以往食堂物品现用现买的零散开支方式,又节省了财力、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确保学生“进得来,吃得好,住得舒适,学得安心”。 杨志英积极争取项目,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先后修建了1645.85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和1337.68平方米的四层学生宿舍楼。投资近两万元对所有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同步购置了室外音箱设备、卫星地面接受器、数码照相机、打印机和学生取暖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真正做到了“四新一亮”,成为花园式学校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