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09月26日 >>02版:二版


默默捍卫绿色的监测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9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窦瑞平

  金秋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是格桑花盛开的时节,4.5万平方公里的美丽甘南迎来了她60周年的华诞。甘南藏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也走过了艰辛发展的30年成长史。从建站初期不到5人的队伍壮大成28人,监测手段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都凝结了监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到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来看看,这里有一大群普普通通、平凡而又朴实的监测人,虽然每天工作简单,但全州每寸土地上都留有他们重复走过的足迹,跋山涉水、翻越丛林、穿越草原。她们中有的人进站时是活泼可爱的姑娘,退休出站时却是两鬓斑白的婆婆,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是她们对监测事业的忠诚、热爱。无怨无悔把一生精力、青春都留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在监测现场,他们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在30多米水泥厂窑炉上顶着高温日晒,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迎着凛冽的寒风,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下河采样,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尾矿坝底开展应急监测。这些地方是一般人不愿去的,但监测人员是要经常去的,而且必须要去。在实验室,他们对每一次每一个样品每一组数据进行认真科学分析,不求卓越,只求奉献。
  环境监测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着同样或相类似的事情,难道没有厌烦情绪,感到枯燥乏味?他们靠什么支撑着?阿Q精神?我记得刚上班那时,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到了公家单位,听领导话,好好工作”,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嘱托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如今正是由于他们这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实践着,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化验岗位上,体现在一个个平凡的日子中,体现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工作细微之处,渗透着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无闻,秉承了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
  这就是“爱”,将别人眼里所谓的普通平凡变成不普通不平凡。持之以恒,点点滴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努力,才能提高,才有积累,才能获得升华。
  听!他们又在为一个数据是否有代表性、科学性而争吵,坚持己见,争执只为实,只求真,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几十年的兄弟情,姐妹谊。
  看!在30多米高的烟囱监测平台上,他们为取得一组监测数据,站长冒着有害气体,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事后大家交谈时还心有余悸,“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才能做到人能服之”。
  瞧!在2010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地舟曲县城,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洪抢险之时,连续39天监测人员的身影出现在泥石流堆积形成的白龙江堰塞湖上,奔赴在各个临时水源地的水质监测现场,为父老乡亲能够喝上干净、无污染的水,保驾护航。
  望!2012年、2013年发生在我州213国道线上三起载有危险化学品(丙烯酸、甲醇、异丁烷)的突发污染环境事故应急现场,有监测人矫健的身影,虽然他们的监测设备较落后,自身防护设施简陋,但有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们不胆怯,不退缩,冲向事故第一现场,义无反顾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们这群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投机取巧,不会表现自己。在一次次野外采样工作中,监测人受伤也是常有的事。1998年白龙江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人深夜冒着大雨穿梭在深山峡谷地带舟曲——迭部白龙江断面上采样;2011年8月正在洮河青石山电站断面上采样的石理宏等监测人遇到上游电站开闸放水的惊人一幕;2012年5月9日在甘南、临夏交界处土门关环境应急现场,由于当时缺少应急监测防护装备,窦瑞平被高浓度甲醇刺伤了眼睛,造成终身伤残。
  或许这些人不完美,其中还有不和谐的音符,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想瑕不掩瑜,正是这残缺,促使我们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我生活工作在这亲情浓浓,团结友爱的大集体中,不断熏陶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我要在平凡的岗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