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2010年10月组建以来,牢牢抓住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就业创业局面总体稳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事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关系顺畅和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劳务输出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州前列,多次受到表彰奖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维护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就业之花遍地开 “就业是民生之本,让人民就业更加充分,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这是临潭县委县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也是临潭县人社局努力的方向。”该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0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8%以内。解决了1110名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极大地缓解了全县就业压力。率先向广东东莞自主输送跨地区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8人,积极组织实施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先后向广东东莞的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昆山的台资企业输送毕业生171人,通过“金桥工程”帮助毕业生成功在异地实现了就业。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将174名未录用且考分靠前的毕业生,按照就近、就便、所学专业与所需人才要求尽量相匹配的原则临时安置充实到公益性岗位工作。对参加老山前线对越作战,目前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8名同志也照顾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对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企业人才招聘会,引导360名毕业生到县内外企业实现了就业。自2010年以来,共有317人报名参加培训,296名学员获得了《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为获得《合格证》且符合条件人员和从事冶力关“农家乐”人员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5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56万元,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403万元,创业带动900余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组织6629名农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3227名农民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为外出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阳光社保惠民生 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以后,该县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程,又初步解决了养老不犯愁的问题。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企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统筹,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这些长期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近年来,该县的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全县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险”保险费征缴持续增长,各项社保待遇全部按国家和省州文件规定的政策执行,并按时足额发放。这使得临潭县广大城乡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济、伤有所补、生有所助的民生目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89519人,应参保90625人,参保率达98.88%。累计为15736名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2598.98万元,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00人,对符合条件的430名企业退休(职)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人均增资237.65元,调整后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505.34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1.2万元提高到了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6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9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983人,累计基金收入64万元。为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关系的308人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12.89万元。2010年分别为县供水公司76名职工从失业保险基金州级调剂金中申请了困难企业社会补贴29.1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451人。 招才引智聚人气 临潭县人社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县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为重点,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实施多元化的人才流动方式,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引进了教育、卫生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人才素质逐步提高,结构趋于合理,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377人。其中副高级94人,中级1071人,初级2752人(其中包括未评460人);本科528人,大专2080人,中专及以下1769人。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性人才开发,免费培训了农村劳动力4.5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2万人,引导培训3.3万人,为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情服务促和谐 该局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入到使用农民工的单位进行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大力推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和谐协调,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88%。会同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了职业中介机构的中介活动和用人单位的招工行为,调解仲裁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事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逐年提高。2010年以来,妥善处理了56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1042名劳动者追讨回工资539万元。热情的服务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