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就学习讨论好、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先讲四个面上的问题 一、藏区政策是中央和省上专门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定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自2008年以来,中央和省上为全国藏区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这在共和国几十年的历史上是少有的。近六年,省上三次召开藏区工作会议,出台了多个重要政策文件。还有,国家各部委和省上各部门也为藏区量身定制了一批扶持发展与维护稳定的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和省委又有许多新的决策部署,包括前不久省委召开的藏区工作会议,出台了含金量极高、针对性极强的专门文件和配套措施。可以说,极大的关心重视支持和政策叠加优势,至少在甘肃省范围内超过了任何一个市州。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全面加强对中央和省上一系列藏区政策文件的扎实学习和深度研究。学习研究的深度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觉得,这方面我们差距还比较大,研究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高,流于一般,亟待加强,这次座谈会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二、国家和省上的关心支持很主动,我们一定要加强工作汇报、加强政策衔接。近年来,国家和省上领导来甘南的多了,主动下来帮助解决问题,指导甘南工作,对甘南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支持。这是极为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靠国家部委和省上部门的工作来落实。我们怎样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和大好的机会,还有很大的工作潜力可挖。或者,换句话讲,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到位,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都比较差,工作被动的态势还没有完全改变。部分政策和项目落实存在不够及时的现象,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做得够不够,自己的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由此,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十分必要。 三、大局形势变了,工作要求高了,一定要全面加强州情县情的大调查和大研究。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省委、省政府紧跟形势,重新审视省情,对全省工作也正在研究做新调整新部署。中央和省委对藏区工作同样有新精神新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样跟上新形势,在甘南大地上做出新文章。六十州庆成功举办,发展稳定取得公认的成就,甘南也将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鼓舞士气,鼓舞斗志,但也决不能自满,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必须头脑清醒,以利再战。我们还有很多大问题、大事情没有解决好,或者说,还没有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办法。任何正确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沉入基层、扎实细致、广泛民主、科学集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都是在吃透中央和省委正确决策部署的轨道上做出的。我们面临的现实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和建设发展的第一线有许多新情况、新动态、新变化,我们掌握把握的并不及时。加之,甘南有些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县市的差异差别又很大,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功课明显不够。由此,开展新形势下怎样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政策的州情县情大调查大研究,显得相当必要。 四、“四句话”的决策部署和“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怎样落实,直接考验着我们的执政执行能力。俞正声主席在两个重要讲话中关于“四句话”的决策部署和王三运书记在省委藏区工作会议上关于“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切中当前藏区工作的要害。在阐述道理上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我们的任务就是抓这些决策要求的落实落地。省委8号文件和省委办62号文件已经就这些决策要求在省级层面的落实机制进行了具体化,现在就看我们抓落实抓落地的本事了。这次座谈会后,我希望大家把着力点放在这个事情上。各级领导干部办好这些事情的工作能力,体现的就是我们在藏区的执政执行能力。 第二、再讲几件具体事情 中央和省上的藏区政策怎样结合甘南实际,怎样在“五大战略”实施和“五大甘南”建设中充分体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州、县政府系统怎样具体抓落实,在前几天召开的第四季度工作推进会上已经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说。我想选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未来三到五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再求大突破 我州的基础设施已有很大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支撑跨越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我们到国家和省上衔接的情况,未来两三年要投资280亿元,至少再修建十条骨干道路。临合高速已确定向郎木寺方向延伸,还有六条二级和三条三级公路要开建,这样高等级骨干路网就能形成。兰合铁路前期基本完成,力争明年至迟后年开工。西宁至成都铁路干线途经甘南,工程预可研年底完成,双线准高铁,时速160—200公里,有望“十三五”建成,甘南境内要设三个站,与兰合铁路的接线枢纽在合作市。夏河机场已通航,首先经营好西北航线,明年拓展西南航线,这样“铁、公、机”就全了。 重大水利工程,主要是加快“引洮入潭”的施工进度和“引洮济合”的开工建设;玛曲“引黄入城”工程也要尽快完成前期,力争明年开工建设。一些重要河道治理和城镇堤防工程也要加快实施。 全州各县市的城市改造建设,是我们六十周年大庆的最大亮点工程。但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各县城拓展建设力度还要加大,市政配套设施还要改造完善,个性特色还要突出,城市二、三产业也要跟进发展,要设法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县城和集镇集中。州府合作市要向当周街南延方向大面积拓展,开辟城市新区。要继续全力支持颐和集团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提升首府城市的形象品位。在县城改造建设上我们能做的事情还很多,希望各县市认真研究,明后两年再有新作为大作为。 二、要重视经济建设,把三个首位产业的培育壮大摆在空前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上不去,甘南永远落后。“3341”工程是州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三次产业中我们确定的几个首位产业是全州产业经济发展的“脊梁”,要突出地抓,下大气力抓。 首先是第一产业,我们制定的“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考虑了各县市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区域化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应当积极推进落实。其中,具有重大全局意义的,是要突出扶持发展牦牛藏羊这个首位产业中的主导产业,这是农牧村经济中最大的区域产业优势。这些年,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发展路径和办法举措,要继续坚持,全力推进,建设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十二五”后两年一定要上个大台阶。10月份是畜牧业收获的季节,州上将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希望有关部门和县市做好准备。 与第一产业的首位产业相配套发展的,必然是特色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的首位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业必须引进战略投资者,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州畜产品加工业虽有一定基础,但除了华羚、安多、雪顿外,都规模小、档次低、布局散,一部分县有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业几乎是空白,甚至连像样的项目储备也没有,这种状况必须下决心改变。明年首先选择从牦牛产业的全产业链开发上实施突破,全州一盘棋,整合同类企业,高调起步,下决心突破。 第三产业中甘南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是旅游文化产业,现在发展势头相当不错,各县市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我们与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很大,现在这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前夜,尚需下大气力,同样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开放合作发展。明年要集中力量建设“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旅游体验区”,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战略品牌。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