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记者 马保真) 近日,我州藏语言文字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培训班开班。省民委、西北民族大学、州民委、州宗教、州藏语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 会议指出,甘肃省藏、东乡、保安、裕固族语言文字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从2013年5月开始,2015年5月结束。主要任务是普查盘清、评估认定四个民族语言文字的类别、形态、分布和使用人口总量。建立《甘肃省藏、东乡、保安、裕固族语言文字资源名录》和《甘肃省藏、东乡、保安、裕固族语言文字资源分类分级名录》,明确省级、市州级需要重点抢救、保护和研究与应用的民族语言文字和方言。依据甘肃省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分布地域、传承范围和衍变制定抢救保护措施和发展规划,结合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为建立甘肃省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库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提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方言抢救保护发展使用的对策建议。 会议强调,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政府一方面要在教学和使用上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在资助研究课题方面给予“倾斜”,组织民族语言专家深入调查各地濒危语言,记录、描写、录制、保存濒危语言的文字、声像资料,尽量延缓它们的流失。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也要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把语言保护工作推向前进。在做好我省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语言文字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中,一要突出重点。以具有国家价值、民族特色、唯一仅存本民族群众需要和广泛应用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源作为重要普查对象。二要科学规范。对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按照不同类别、区域、乡村、方言构成等进行全面普查,遵循文化资源普查的规则和方法,保证普查工作科学规范。三要客观评价。坚持民族语言文字普查分类分级评估的真实性,尊重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和原貌,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分类分级客观准确,杜绝提供虚假材料,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义务,肩负起国家职责和历史重任。 培训会上,省民委相关负责人、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就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关系、我国民族语言文字简况、甘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及语言文字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工作表格填写进行了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