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10月11日 >>02版:二版


魅力名镇谱和谐幸福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0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上接一版)
  郎木寺镇党委、政府对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环境赃、乱、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了高度重视,近年来通过在郎木寺实施的禁牧休牧和易地搬迁工程以及即将实施的郎木寺牧民新村建设项目,为构建郎木寺镇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夯实了基础。
文化郎木寺建设
提高国内外知名度

  虎穴仙女舞蹁跹,虎踞龙盘播祥瑞。郎木寺浓郁的宗教氛围,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海内外,是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
  碌曲县为实现把郎木寺打造成“国际旅游品牌”的发展建设蓝图,在“文化搭台”方面下足了功夫。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业务人员在对郎木寺多元文化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加大郎木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从中央争取资金200万元,对郎木寺院大经堂进行了维修;搜集整理郎木寺原生态民歌,组织则岔艺术团演职人员传唱;投入巨资打造郎木寺文化品牌,其中,2011年投入200万元拍摄了大型歌舞诗剧《碌曲神韵》,2012年投入180万元拍摄了数字电影《云中的郎木寺》。宣传部门以郎木寺被确定为甘南州第二大涉藏外宣基地、实施“郎木寺之旅”灯下亮工程为契机,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凤凰卫视、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外媒体记者采访团等各级媒体记者,对郎木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进行专题报道。另外,郎木寺独特的民俗风情、完美的生态环境,境内规模宏大寺院建筑群、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等,也成为摄影和绘画素材的天然宝库,受到了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的青睐,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各有关摄影大赛中获奖,因此,郎木寺又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碌曲县通过以上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宣传,有效地提升了郎木寺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法制郎木寺建设
奠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确保郎木寺及周边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基石。郎木寺镇针对地处三省交界流动人口多、在国内外影响大的实际,着力开展了以“法制郎木寺”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宣传教育群众为抓手的各项法制建设活动,为郎木寺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郎木寺镇以“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按照“五五”、“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上做文章,先后两次由派出所法制辅导员、镇中心学校法制讲解员与镇综治办人员一道组成法制宣讲团,深入到全镇四个村委会、十三个村民小组开展法制辅导和宣讲活动,在宣讲的覆盖面上求“广”,在宣讲的内容上求“实”,宣传活动内容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双培双带”工程、“整村推进”工程、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口与计划生育、义务教育、退牧还草、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营造“三个环境”等具体工作,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并以播放法制电视专题教育片的形式,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提高法律法规的基本素质,通过使群众法制观念的改变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依法治镇”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创建“平安边界”,碌曲县在近两年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化解碌曲县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边界之地的郎木寺长达40年的干戈,双方签订了《行政边际地区结对共建协议书》、《边界治安联防协议书》、《边界地区协作共防协议书》和《边界社会治安防控协作协议书》等,实现了长治久安与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还于2011年以来与若尔盖县举办了两届边界友好联谊活动。“平安边界”的创建,进一步沟通了信息,深化了合作,加深了友谊,维护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郎木寺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郎木寺镇以社区和派出所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镇区治安管理活动,改变了以往车辆乱停乱放、摩托车横冲直撞的现象,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了根本整治,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和谐郎木寺建设
提升魅力形象

  民族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强民在科技、富民靠教育”为工作思路,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镇现有适龄儿童489名,已入学487名,入学率为99.59%;2008年至2011年四年累计举办扫盲班24期共288天;全镇16—50周岁青壮年人口为2479人,脱盲人口为2366人,非文盲率为95.44%,文盲率从2008年的11.71%下降为4.56%。
  计划生育协调发展。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以争创优质服务镇为目标,在创新上做文章,求突破、促进展,使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逐步转变。通过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少生快富”项目,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计划生育积极性。五年来,全镇共落实项目户263户,全镇共出生421人,出生率18.52‰,自然增长率7.63‰,节育率10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通过了省级“创优”验收。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各村都建立了村级医疗卫生室,从而填补了村组无医疗设施的空白,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至目前,全镇总计参保人数2201人,缴纳参保费用18.69万元。
  民生工作全面落实,弱势群体得到妥善安置。2008年“5·12”地震和冰雪灾害发生后,镇党委、政府为确保受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活不出大的问题,多方争取救灾物资和资金,保障了受灾户和弱势群众的生活。五年来,共发放救灾物资2635件(包),发放困难补助、五保资金、低保资金、冬令救助等148万元;安排重建和维修资金113万元,共维修93户,重建42户;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和残疾人危旧房改造299户;组织劳务输出122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40万余元。通过劳务输出、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少生快富”扶贫项目等的大力扶持,五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625人。
  新型民族关系健康发展。郎木寺镇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区,并且人口流动量较大,情况复杂,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镇党委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摆上重要位置、结合各种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使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民族间交流日益频繁,民族情谊得以增进,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有效加强。2008年、2009年贡巴村、郎木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09年郎木寺院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如今,郎木寺镇的各族群众,在镇党委的带领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呈现出一派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繁荣兴旺的景象,相信“中国魅力名镇”郎木寺镇的明天会更好。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