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草原日益感到了秋天的凉意,一到9月如若遇上连续几天的阴雨,气温急速下降,每到这时,合作市民都急切地盼望能按时供暖,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对于供暖企业来说,供暖是个民生大事,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对于用户来说,取暖又是一个不能含糊的问题,因为它涉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用户的利益。 10月9日,记者来到了民贸大厦,刚掀开厚重的棉门帘,一股暖融融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位于大厦一楼的大明经销部,顾客络绎不绝,生意红火。经理吴学谦说,合作市地处高原,比其它地方要早冷两个多月。所以每年供暖之前,外面冷店里也冷,顾客更愿意待在家里不出门购物逛街,因此店里的生意都会冷清一些。还有部分顾客更愿意去有空调的大超市购物,对我们的销售有很大影响。但一供暖就好了,不光大厦有了热气,生意也有了人气,红火了,一下午副食组就卖了两千多元。 甘南合作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东城区锅炉房,一层被化验室、调配软化水的水槽、各色纵横交错的管道、除尘设备占的满满当当。来到三层的主锅炉房,干净整洁,一台高大的锅炉正在“轰轰”作响,炉膛内旺盛的炉火红光耀眼,几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来回穿梭,不时检查着加油点和布煤情况。控制室内的电脑屏幕上,供热出水量、进水量、出口水温度、入口水温度一目了然。 甘南合作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高传玉介绍,目前,除了部分住宅楼因用户拖欠费用未供暖外,合作市区已有80%的地区实现了供暖。西城区热源厂在试运行一年后,也已正式运行。目前全城区15座换热站全部正常工作,公司已突破了122.5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东、西城区供暖站共有四台锅炉全天24小时运转,另有还有两台备用锅炉,以防出现故障时立即运行,维持正常供暖。与往年不同的是,针对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热力公司要求住宅区修建换热站,以更好的保证高层用户的供暖需求。 开理发店的林先生是供暖前赶着装修好新房搬到美森家园的新住户。以前为了照顾生意,林先生一家就在店铺里面隔出了一间小房作为卧室和厨房。夏天还好,做饭可以到店铺门口凑合一下,但一到冬天,因为没有暖气,就不得不在窄小的房子里生火取暖做饭,因此房子里落满了煤灰,白白的墙壁不久也熏黑了,又脏又难看。今年林先生拿出积蓄买了新房,铺了地暖,精心装修了店面和家。他高兴地说:“搬到这儿有了暖气,就再也不会有掏灰生火的辛苦和害怕煤烟中毒的担心了。暖气费大概每年3000多元,和以前自己买煤的费用也差不多,还比以前省心了很多。” 兰石集团动力公司负责生产运行和外网检修的吴志超经理说,为了保证供暖质量,热力公司于3月份先后多次开会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检修计划。并于5月份开始实施了包含热源厂、外网8大项110小项的检、维修工作。同时,严格按温控曲线看天烧炉的原则,合理调节锅炉负荷,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对锅炉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锅炉能安全、经济、环保、稳定地运行。 寒露节气一过,天气明显由凉变冷。在大部分市民享受温暖暖气的同时,还有些住宅楼因为部分用户欠费还没有及时供暖。刘江洪一家就正在这样的煎熬中。因为有些住户没有交纳暖气费,两幢家属楼都没有供暖,家中冷的像冰窖一样。上高三的女儿每天晚上学习时便“全副武装”起来,棉马夹、棉拖鞋、电热宝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冷得根本没法看书写字。刘先生着急地说:“这两天天气好,家里还能照进太阳,加上电暖气还能凑和。如果还不能供暖,家里冷得都没法做饭了。” 一边是群众盼着早些供暖,一边是企业因为欠费和资金缺口无法购买到供暖原料的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书记说:“截至9月18日,2012—2013年度的暖气费回收率为66%,还有1700万元的欠费。简单的说,从软化一吨水需要35元的化学原料到供暖燃烧几千万元的煤炭和用电费用,企业也有诸多困难。部分换热站因超负荷运转和新旧管道口径不一致的限制,导致换热能力不足,提温困难,使部分用户家中供暖温度达不到规定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区域供暖标准达到了,可收取暖气费困难,从而使部分区域今年不能按时供暖。我们希望用户尽快交费,让群众过一个暖身又暖心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