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10月21日 >>02版:二版


牧区孩子成长的乐园
记者 李建舟 李虹雨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这下可好啦,我们乡也有了幼儿园,今后我们牧区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幼儿园上了,能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以后再上小学就不用那么吃力了,我们大人们是既省心又放心!”家住阿万仓乡的牧民格老高兴地说。
  玛曲县阿万仓乡双语幼儿园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平方米,有专门活动区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可容纳4—6岁幼儿120名,现设有大、中两个年级2个班,在园幼儿69名,专(兼)职教师5名。
  玛曲县是纯牧业县,每年夏季为了牛羊膘肥体壮,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不停的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不停的迁徙转场,小孩只能跟着父母往返转场。另外受到条件限制和居住分散等原因,牧区没有专门幼儿园,许多牧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为了能让居住偏远、分散牧区的适龄儿童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牧民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在欢乐的儿歌声中度过美丽的童年,玛曲县狠抓学前教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要求,2012年总投资918.9万元新建欧拉乡、齐哈玛、木西合等五所乡级“双语”幼儿园和改扩建县“双语”幼儿园。投资284万元,进一步完善县“双语”幼儿园办园条件,拆除住户进行扩建,完成了教学楼楼道软化工程、活动场地水泥硬化、铺设塑胶、新建大门、购置玩具及室外厕所工程等,基本实现村办幼儿园与中心幼儿园“四个一样”,即实现师资力量一个样、实现教学内容一个样、实现办园条件一个样、实现师资待遇一个样,这是玛曲县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思路。目前,全县共有9所幼儿园,除去采日玛乡尚待成立幼儿园外,其余各乡镇(场)均有一所幼儿园,其中玛曲县双语幼儿园在全县乃至全州范围内具有示范带头作用。2013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现有教职工35名,教师结构合理,有11个教学班,452名幼儿,其中藏族幼儿占75%。
  在玛曲县双语幼儿园中班,小朋友们正在读儿歌。看见有人进入教室时,他们会用普通话齐声说:“叔叔阿姨好”。老师扎西草高兴地说:“这些孩子,之前生活在闭塞的牧区,刚到幼儿园的时候,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汉语也几乎听不懂,然而,入园两三个月,不少孩子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落落大方,汉语水平也有了提高。玛曲县学前教育发展这么快,完全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创新工作思路,现在我们园的孩子和大城市里的孩子享受的是一样的待遇、一样的服务!”
  据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牧区孩子居住分散,上学很不方便,但是近两年,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的落实,大部分的牧民都在城镇附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为孩子们上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各乡镇幼儿园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结合实际开设了听力、会话、游戏、儿歌等特色课程,开展“每天一句汉语”活动,把培养牧区幼儿“双语”会话能力作为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和办园特色来抓,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玛曲县还专门组织本县资深教师,编写了适合牧区幼儿使用的藏语文教材,现已投入使用,音乐等地方教材基本完成了初稿,待审定后即可投入使用。
  看着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活泼而欢快的孩子们,扎西草老师动情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虽然高寒缺氧,做为老师为我们要用爱心,让孩子们的心里充满梦想、充满希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