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记者 徐晓倩) 水是生命之源,是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为了能让我州农牧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卫生水”,自2005年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以来,我州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已解决39.61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投资3亿多元,项目分布全州179个乡镇894个行政村,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29处,自来水入户率达75%,农牧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质量得到保障。 由于我州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大多数牧民群众依靠就近的泉水或河流,采取人背畜驮的方式解决吃水问题。特别是一些边远农牧区,群众终年为吃水奔忙,影响了生活质量,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有水吃,吃干净水,吃方便水”,成为缺水地区群众最大的梦想。 为了能让农牧民群众也像城里人一样,一拧水龙头就能吃到干净放心的自来水,州、县积极行动,成立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州、县市水务水电局下设办公室,严格项目管理,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各参建单位和个人。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交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再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项目投入使用后,为了能让安全饮水工程可持续地服务群众,我州建立健全了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建立动态检测和举报机制,强化对集中式供水的源水、处理水、末梢水的监测,确保出厂水、末梢水都达到饮用标准,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农牧村饮水安全。 记者来到合作市卡加曼乡新集村,自来水已经通到家家户户,有的还把水管引到了自家厨房里。村民张菊芳拧开家里的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高兴地说:“自来水拉到了家里,洗菜、做饭,利利索索就做好了,不费一点事。不像以前,一大早起来第一项任务就去一里外的泉边挑水,储满一缸水要挑来回几趟,费了力气不说,用水也不畅快,经常是一水多用,如洗碗水就要留下来给猪拌食。现在可好了,挑水的时间可以省下来做其它营生了。” “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了,拧开龙头,水就哗哗地流。”掬捧着洁净透亮的自来水,村民李文明接过张菊芳的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不但吃水不用愁,热水器、洗衣机等这些家用电器也派上了用场,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