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云) 近年来,我州深入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富州”战略,规模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牧民收入大幅增加,畜牧业连续28年获得丰收增产,冬春季抗灾保畜能力逐年提高,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牧产业长足发展。 2003年以来,全州累计投资8.69亿元完成退牧还草工程3245万亩,投资7176万元完成草原鼠害综合防治1326.9万亩,投资2585万元完成退粮还草优质紫花苜蓿种植30.2万亩,投资1285万元建设了州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和碌曲、玛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草原防火站。同时,全面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划定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48万亩,争取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8.5亿元,已兑付到户5.09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18元,从草畜平衡区核减牲畜54.59万个羊单位,占超载牲畜总量的40%。 我州结合牛羊育肥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和农牧户设施养殖、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共修建牲畜暖棚、贮草棚9835座77.5万平方米。2012年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84万头(只),年出栏各类牲畜160万头(只)左右,肉类产量6.3万吨,奶类产量8.63万吨,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4.4亿元,畜牧业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25%以上,对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0元,增速居全省第二。 我州积极完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信息化、服务设施配套化的标准要求,在牲畜主产区、交通枢纽区、人口密集乡镇纷纷建立了畜产品交易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玛曲县三藏(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季节,日平均交易量达2000多头(只、匹),2012年交易额达4亿元;碌曲县“三江源”活畜暨农畜产品交易中心集活畜交易、农畜产品综合展销、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目前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年交易量预计达到牛12万头,羊30万只,皮张8万张,畜产品5600吨;合作市富民活畜交易市场建成了一处设施相对完备、功能比较健全、运行比较规范的活畜交易市场,年成交活畜及畜产品市值约2.3亿元;临潭县城关、新城、冶力关、王旗牲畜交易市场活畜日平均交易量在6000头(只)以上,肉类1万公斤以上,活跃了畜牧业流通领域,带动了畜产品产业发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夺取畜牧业丰收增产的同时,我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努力提升种植业的生产效益。至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临潭、卓尼和舟曲为主的藏中药材和杂交油菜优势主产区,以合作、夏河、碌曲为主的传统青稞优势主产区,以舟曲、迭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优势生产区,以一江两河流域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点遍地开花。2002年以来,全州累计建成优质青稞生产基地35万亩,青稞生产的基础条件、良种应用、技术水平均有了大幅提升;累计建成蔬菜温棚4931座,设施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区9个,示范面积450多亩,设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累计创建青稞、油菜、玉米粮油高产示范田9万亩,达到了示范带动、均衡增产的效果;组织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8个,蔬菜、青稞、油菜、藏中药材、果品农产品产地26个,产地面积44.55万亩,卓尼县推行当归GAP种植10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