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01版:一版


魏建荣在玛曲县调研工作时的讲话
(2013年11月11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编者按:11月9日至11日,州委书记魏建荣深入玛曲县欧拉秀玛乡、欧拉乡、木西合乡、阿万仓乡、采日玛乡、齐哈玛乡、曼日玛乡和河曲马场,调研指导“双联”、扶贫、维稳、党建等工作。调研过程中,魏建荣实地查看了部分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乡中心幼儿园、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委会、寺院和寺管会、天玛公司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看望慰问了乡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贫困群众、幼儿园师生和企业职工,了解掌握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产生活状况,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座谈交流,分析研究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1日下午17时,魏建荣听取了玛曲县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魏建荣的讲话站位高、视野宽、理念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指导性,既是做好玛曲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推进全州工作的基本遵循。

  这次来玛曲调研,既是一个掌握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三天的调研学习,玛曲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这里的干部群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概括起来就是“高穷美”。“高”,就是海拔高。玛曲作为全省全州海拔最高的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可以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干部,要比内地干部付出更大代价、做出更多牺牲。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向长期奋战在这里并为玛曲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穷”,就是群众的生活用品匮乏,除肉食品外,大部分要从外面采购,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单调,生产生活的质量仍然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玛曲虽然资源富集,但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特别是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质量和文化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根本转变、切实改善和有效满足。“美”,就是玛曲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非常壮美。走进玛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这里的草原之广袤、蓝天之纯净、黄河之神奇、牧民之质朴。这种大美生态,世界少有,全国罕见,既是我们绝胜别人的法宝,也是玛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总的认为,玛曲近年来的发展和稳定工作为全州工作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经济总量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生态建设得到加强,首位产业平稳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初具规模,扶贫开发有序推进,“双联”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二是基本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格萨尔赛马大会和文化节等一系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动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推动形成了“人心思稳定、众心盼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县城广场上老人休闲娱乐、幼儿园里师生快乐互动、乡镇建设日新月异、风貌改造独具特色”的喜人景象,充分说明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深入人心。三是有效保持了宗教健康和顺发展的良好态势,“建设、管理、服务”并重的工作机制正在推开,寺院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僧人的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全面落实,寺院、寺管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依法依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佛事活动,牧民群众的信教需求得到了合理满足。四是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在周边藏区连续发生自焚事件的严峻形势下“独善其身”,确保了玛曲没有发生自焚事件,挫败了境内外分裂势力企图在我州策划实施自焚行为“全面开花”的图谋,为全州有效遏制自焚多发频发赢得了时间、节约了成本、争取了主动。取得这样的维稳成效不是偶然的,主要是得益于“四到位”的全面落实。其一,责任到位。坚持属地管理,严格落实县、乡、村、寺院、学校等维稳责任,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二,措施到位。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寺院、重点人员和重点部位,不断细化维稳措施,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三,力量到位。充分发挥包村包寺包户干部、“双联”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等各方面的作用,聚集并形成了维护稳定的正能量和压倒性优势。其四,保障到位。坚持从政治高度,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帮助僧俗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达到了用实际行动争取人心的目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保护生态的意识和措施与“生态立州”战略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在畜牧业、旅游业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三是以交通为主要问题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瓶颈。四是各级党委、政府虽然经受住了维护稳定的考验,但促转型、抓市场、育产业、扶贫攻坚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州县两级都作了安排部署,只要抓好推动落实,就会见到成效。通过调研,我着重就玛曲县其他方面的下一步工作谈几点想法。
  第一,打好“绿色牌”,在保护和发展生态上下功夫。对我州来说,事关全局的工作有三项,一是生态,二是稳定,三是小康。这三件大事中,生态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持州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努力在保护生态方面做大文章,这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关甘南的小康进程和未来的发展出路,关系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省全国的工作大局,关系子孙后代的吃饭和生存问题。从这次调研情况看,玛曲县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草原沙化、退化、鼠虫害、畜牧超载等对生态的破坏仍然严峻。县乡村要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玛曲在全州生态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以生态经济为主线的发展方式和“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要坚决摒弃“吃祖先饭、断子孙路”的短视行为,正确处理“小利与大利”、“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围绕生态建设来谋划、来部署、来推动。要着眼解决“草原退化”、“草场超载”和“草畜矛盾”这一现实问题,宁可牺牲当前经济利益,也要保护好玛曲县特别是阿万仓这片“湿地核心区”的生态净土。当前,阿万仓的“生态现状”和“潜在危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那就是:阿万仓里牛过多,啃山啃地刨根窝,原有生态遭掠夺,子孙后代怎么过?这四句话,既是阿万仓“草场超载”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州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绝不能再走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从思想上、措施上高度重视解决鼠害治理和草场沙化问题,确保玛曲这片“青山绿水大草原”得到永续发展。
  第二,打好“特色牌”,在培育“两个产业”上作文章。推动资源优势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变,是玛曲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一要大力培育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畜牧业是玛曲的基础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玛曲畜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高,“靠山吃山、靠天放牧”这一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传统畜牧业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打破这种发展瓶颈,努力走出一条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当前急需要做的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全面摸清可利用草场面积和超载牲畜的数量,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需要强调的是,对超载的牲畜必须要削减下来,保持到“草畜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要依托玛曲丰富的牦牛和藏羊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此弥补因削减牲畜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畜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玛曲做强做大现有传统产业、推进赶超跨越的最佳出路。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