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11月21日 >>02版:二版


只为乡亲奔富路
——记临潭农牧局双联驻村干部王海忠记者 徐晓倩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1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王干事,你的种植技术帮了我们大忙,李生荣院里的当归都堆成小山了,从开始挖药到现在,每天他的脸都乐开了花。”当我们跟随临潭县农牧局双联驻村干部王海忠来到三岔乡直沟村村口时,迎面碰上的村民高兴地向他“报喜”。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被单位确定为双联干事,主要负责帮扶三岔乡直沟村的李生荣一家。一年多来,只要有空闲,要么打电话了解一下他家的困难,要么搭班车过来看看他们,现在来习惯了,十天半个月不来心里还急得很。"王海忠边说边加快脚步向那个熟悉的方向走去。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李生荣家。大门外、院子里到处晾晒着刚刚收获的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李生荣和妻子正拿着大铁耙不时地翻动着。看见王海忠,李生荣忙不迭放下手里的工具,迎了上来,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你看,你看,这都是今年收的药材,多亏了你手把手教我们的种植方法。”满脸喜悦的李生荣向我们介绍:“以前我也种当归和黄芪,但没有科学种植的方法和技巧,药材质量一直上不去,拿到市场上去卖,品相不好,也卖不上价钱。今年李干事给我们教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我按时除草、追肥、排灌水,当归和黄芪不仅长势好,而且病虫害也减轻了,今年我可以挺直腰板去市场了,药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联活动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比经济上的帮助更有效、更持久。被确定为驻村双联干事后,王海忠一心想着如何增加联系户的经济收入,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他深入帮扶户李生荣家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及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后,确定了只有鼓励他们发展中药材等优势种植业,并结合牲畜养殖,才能更好更快地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有了好的想法就要积极行动起来。春耕之际,王海忠多次来到直沟村田间地头,为李生荣和村民传授中药材育苗、栽培、田间管理、当归抽薹及防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讲解时有些村民没弄明白,课后又请他去自家药材地里单独讲解,他不厌其烦,利用双休日送去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实用技术光碟30多张,科技种养殖宣传、学习资料300多份。
  直沟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村里部分土地被闲置。“土地是财富,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掉。"王海忠鼓励群众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并积极向农牧局党委反映问题,协调单位为直沟村农户发放二铵170袋、地膜210公斤、脱毒马铃薯良种10000公斤、杂交油菜良种400包,同时帮扶建成药材基地300亩、油菜种植基地400亩、脱毒马铃薯示范点60亩、饲草料种植基地150亩,为贫困户争取修建养殖暖棚30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得知李生荣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的消息后,王海忠想办法筹措资金,为合作社协调落实了农业产业化生产资金10万元。
  “王海忠这个‘亲戚’是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们一家呢。去年我小女儿高考,成绩还可以,但填报志愿这事却把我们老两口给愁坏了,我和老伴文化程度都不高,对志愿的事更是一窍不通。最后,实在没办法就给小王打了个电话,想让他帮忙出出主意。他二话不说,找到了当老师的同学,把这两年学校录取的分数线,就业好的专业都帮我们打听清楚了,给女儿报了会计专业。”李生荣的妻子杨贵红高兴地说。
  “双联活动,看似是干部帮扶群众的行为,其实,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我对帮扶户的帮助。在深入乡村、实地察看之后,我充分了解了农村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找到了直沟村中药材、杂交油菜等优势种植业和舍饲圈养、放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作为一个双联干部,我会更加努力,让群众在种植业、养殖业方面发展得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王海忠道出他心中最朴实的的想法。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作为一名普通双联干部,王海忠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赢得了三岔乡直沟村村民的钦佩和爱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