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用药“四忌”: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一忌滥用维生素。孩子多吃维生素有益无害,如VA、V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V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容易使牙釉质发育不良变黄。 三忌滥用解热止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二、应该怎样正确用药? 服药时间不讲究,严重可致消化道疾病。注意: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饭前服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饭后服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 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及保存方法。不要使用牛奶服药,会阻碍药物吸收。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非处方药分甲乙两类,应区分使用。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在日常进行自我药疗的过程中,更推荐公众使用乙类非处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