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3年12月06日 >>01版:一版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我州实施“3341”项目工程侧记记者 何军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今年,我州按照全省“3341”项目工程总体决策部署,结合全州发展实际,明确了打造“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扶贫攻坚”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交通体系、信息工程、城镇化”三大基础建设,瞄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四大产业方向,确保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谋项目夯基础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打造生态建设战略平台。启动实施全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规划,全面加快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项目,加快实施一批与生态环保关联度高的农牧村基础条件改善项目和产业项目。今年计划实施生态方面项目共74个,总投资13.96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8.4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7个,总投资6.96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25亿元;新建项目47个,总投资7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5.2亿元。
  打造产业转型战略平台。围绕“一产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二产发展循环经济、三产发展环保服务产业”这一思路,深入推进“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药材种植等增收产业,积极打造兰州新区“甘南飞地经济”和甘南州“一园九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力倡导发展环保型服务业。通过项目扶持、资金引导、技术引进,促进三大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今年我州实施总投资57.4亿元的产业转型项目73项,计划完成投资16.9亿元,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
  打造扶贫攻坚战略。紧紧抓住新十年扶贫攻坚和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实施好整村(乡)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增收产业、易地搬迁、劳务移民、生态扶贫、科技智力、互助资金全覆盖和社会帮扶“九大扶贫工程”,以扶贫攻坚为平台全面促进农牧村经济发展和各项基础条件的改善。加快建设青稞、高产油菜、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经济林果五大产业种植产业带建设,多渠道发展扶贫产业,把专项资金的80%以上和扶贫贴息资金集中投向富民产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实施总投资23.9亿元的扶贫项目106项,计划完成投资15.9亿元,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确保2016年年底,基本消除28.39万贫困人口,解决12.94万返贫人口的贫困问题。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兰州至合作铁路、西宁至成都(川主寺)铁路、合作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合作绕城高速公路、临洮至新城至西寨公路、卓尼至碌曲公路、峰迭至代古寺公路、玛曲黄河航运和九甸峡库区航运等重点交通运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甘南机场、临合高速公路、岷合、尕玛、合冶、宕迭二级公路等64项总投资239.8亿元的交通项目,力争今年完成投资66.2亿元。到“十二五”末,实现对外运输主要通道高速化,州内各县市和主要旅游环线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形成铁路、公路、机场等相互配套、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城乡全覆盖的通信、广电、互联网网络,实施提高公共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在工业、农业、商务、政务、公安、教育、医疗及数字城市等方面建设一批信息化重点项目,全面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拉近我州与外界的距离。今年主要实施好公安、交警、党政行业的4个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县城及重点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燃气等171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62亿元,计划今年完成投资34.5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城镇规划产业布局原则上要“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尽量向城镇附近或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尽量向城区集中,加快城郊退耕还林(还草),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推动以县城为重点的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促动周边农牧民就近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今年,全州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28%。
  瞄准三大首位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方向。一产首位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加快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把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培育成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进一步深入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加快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繁育和犏雌牛养殖、牛羊育肥等五大示范区棚、草、水、电、路、机配套建设。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今年,重点实施总投资1.63亿元的10个农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二产首位发展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特色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机遇,依托我州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加快推进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特色化与生态化,延伸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响“高原、绿色、生态”品牌,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大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甘肃华羚干酪素集团、夏河安多食品、玛曲雪原肉业公司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快甘肃雪顿牦牛乳业公司牦牛乳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和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畜牧产业园建设。今年,重点实施总投资57.4亿元的产业项目79项,计划完成投资16.9亿元。三产首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围绕实施“旅游兴州”战略和建设“旅游甘南”思路,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超常规发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实施旅游文化方面项目共76个,总投资14.9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84亿元。重点实施好甘南州文化新区、甘南州旅游接待中心、甘南州职业技术学院、夏河县拉卜楞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夏河县白海螺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开发、临潭县冶力关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今年,全州旅游人数预计达到382.5万人次,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亿元,增长30%。
  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紧紧依靠优势资源,继续保持水电、矿产、建材、藏中药材、民族特需用品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风电及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实施,加快现有矿产企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青稞、油菜、藏中药材、高原夏菜四大高原特色种植业,努力完善山野珍品、青稞马铃薯产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加快开发民族服饰、首饰、藏毯、藏香等民族用品,唐卡、洮砚等民族手工艺品,加速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娱乐、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富民产业中的地位。全年计划实施多元富民产业项目129个,总投资150.8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3.41亿元。重点实施好合作市高原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甘南雪顿食品工业园建设项目、舟曲县巴藏水电站、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搬迁入驻合作市循环经济园区扩建项目,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干酪素搬迁技术改造(出城入园)及牦牛乳酪蛋白营养粉精深加工项目、合作市采选2000吨日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合作市东二路市场等一批项目建设。
抓项目促发展 经济水平持续提升
  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努力消除年初州内及周边藏区连续发生自焚不稳定事件的影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行动”。按照全省“3341”项目工程总体决策部署,明确了打造“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扶贫攻坚”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交通体系、信息工程、城镇化”三大基础建设,瞄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四大产业方向,确保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了加快推进“3341”项目工程工作的“1238”工作思路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全州发展抓项目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3341”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随着我州建州60周年庆典活动的圆满成功举办,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初步测算,1—9月份全州生产总值完成74.8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年计划的64.6%;前十个月共实施各类项目781个,同比增长15.2%,其中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15.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09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年计划的88.3%。
  舟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按国家和省上要求,170个灾后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50.2亿元,重建后群众生活水平高于灾前,一个崭新的舟曲展现在世人面前。(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