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合作市南郊的那吾乡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挤奶厅便映入眼帘,排列整齐的暖棚牛舍、宽敞的贮草棚,消毒杀菌设备一应俱全,暖棚内240头毛色黑亮的犏雌牛悠然自得地吃着饲草料。 合作社社员旦巴把家里15头奶牛入股到合作社标准暖棚来饲养,既减轻了疫病防治、拉运饲草料、清理粪便的繁杂劳动,而且他也在合作社担任起了饲养员,每月除工资外,还有额外的分红。这些变化让旦巴喜上眉梢,因为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他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多河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12年,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成立以来,把分散的农牧民养殖户集中起来,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旦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头奶牛产奶量按3公斤/天计算,合作社每天就可生产鲜奶720公斤,每公斤鲜奶按6.2元计算,每天仅鲜奶一项的销售收入就有4464元。入社后,仅2012年就收入了17500元,今年到目前已经有了23500元的收益,比去年增长了32.29%,日子也越来越富裕。更让我们社员高兴的是,合作社的鲜奶质量和产量都有保证,甘南州燎原乳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我们签订了常态化收购协议,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今年以来,我州一产首位产业紧紧围绕“生态立州”和“产业富州”两大战略,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基本支撑,以牦牛藏羊五大产业带建设为主攻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要突破口,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深入推进州“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了首位产业提质、增效。 据统计,上半年全州各类牲畜饲养量达469万头只,各类牲畜产仔成活率93%,同比提高0.55个百分点;成畜保活率达97.13%,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主要畜产品产量增加,完成肉奶总产量4.485万吨,同比增长5.3%。全州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92元,同比增长15.3%;全州一产首位产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4.8%,占大农业增加值的80%。预计到年末,全州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3%、41.5%和35.5%;完成肉类总产量6.6万吨,增长4.7%;奶类产量9万吨,增长4.3%。一产首位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突破1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24元,较上年增长17%。 五大产业带建设促发展 玛曲县欧拉乡扎西唐欧拉藏羊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水草丰美的欧拉草原,这里草场草质优良,地理位置优越,是养殖和发展欧拉羊的最佳地段。合作社利用欧拉羊中心产区这一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提高欧拉羊繁殖率和生产力,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建设联户牧场为手段,积极引导社员巩固“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调整成果,开展养殖实用技术培训,鼓励社员牧户走科学化、规模化养殖道路。目前,合作社养殖欧拉羊7800只,其中能繁母羊4836只,占藏羊总量的62%,并建有注射栏、药浴池等配套设施,已成为玛曲县藏羊联户牧场示范点。 社长卓老高兴地说:“合作社通过‘小区连大户,大户帮小户’的方式,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牧民担任饲养员,扶持贫困户逐步提高‘造血’功能,共同分享合作社的收益。2012年底,社员人均收入增加了200元,年人均收入达到4562元。” 我州在牦牛犏牛藏羊三大繁育产业带,通过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增加种畜核心群数量,加强良种繁育力度,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牛羊育肥区和犏雌牛养殖区提供优质畜源。据统计,牦牛、犏牛繁育区适龄母畜比例达54%以上,藏羊繁育区适龄母畜比例达57%以上,存栏适龄母畜约100万头只,繁成仔畜74万多头只,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在犏雌牛养殖产业带,积极落实犏雌牛冬春季圈养补饲和繁育牦尕力巴牛犊等工作,淘汰劣质畜及其他杂畜,大力发展乳用犏雌牛养殖,存栏约14万头。同时,通过自然配种和人工授精相结合,繁成并育肥出栏牦尕力巴牛犊11万头以上。在牦牛藏羊育肥产业带,建成育肥小区48个,育肥出栏牛羊16万个羊单位。 草产业基地建设强基础 你如果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来到碌曲县双岔乡毛日村,准会惊叹于眼前一望无际的“草海”,微风过处,成片的苜蓿、燕麦绿波荡漾,这便是碌曲县瑞丰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的千亩人工饲草料种植基地。 走进基地宽敞的加工场,迎面扑来的是芳香的青草气味,厂房内是一袋袋码放整齐的饲料,车间里,先进的苜蓿颗料加工设备正在加工饲料……得益于洮河沿岸适宜的水热条件,碌曲县瑞丰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自2008年成立以来,由最初的6户牧户租赁、承包其他牧户的耕地进行牧草种植,发展到目前优质牧草生产加工基地2000亩的建设规模,总投资已达145万元。项目惠及阿拉、双岔、拉仁关、西仓、玛艾5乡的农牧户2000余户,年生产紫花苜蓿200吨,燕麦草捆450吨,年纯收入107.5万多元,农牧民群众年均可增加收入200元。 草产业基地建设是保障全州首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州严格按照国家重大生态政策和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划定禁牧草原887万亩,划定草畜平衡区域2855.48万亩,兑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2.83亿元。在碌曲、夏河、临潭、卓尼、迭部和合作市集中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6.77万亩。在临潭和夏河两县已建设人工饲草地5万亩,完成退化草地补播70万亩,建成舍饲棚圈3000户。认真实施黄河规划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面完成地下鼠防治、招鹰控鼠和鼠害地补播等工作,完成防治面积256.2万亩,促进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减少了优质牧草损失。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