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农牧民合作组织建设增效益 位于尕海湖附近的碌曲县尕海乡秀哇村万玛牦牛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规范化运作模式,加强畜种改良,优化畜种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全村牦牛品种,实现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树立高原牦牛品牌。 合作社社长万玛深有感触地说:“建社之前,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依靠草场放牧,在‘冬窝子’‘夏窝子’中间转场,草场得不到充分休养,导致草畜矛盾突出。每年牲畜出栏时不了解市场行情,只能以低价卖给‘二道贩子’,群众辛苦一年,却赚不了几个钱。组建合作社后,牧民逐步以集约化生产方式保持草原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牲畜出栏时由合作社统一牵头,不用担心市场风险。2012年,合作社出栏牦牛160头,销售额达48万元,畜牧副产品销售额达到8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达到5.6万元。” 近年来,我州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最佳模式,加大项目支持、规范指导,截至目前,推荐认定省级示范社35个,争取省级扶持资金245万元;州政府表彰州级示范社83个,奖励资金399万元。结合双联惠农贷款政策,为368个合作社发放惠农贷款1.4亿元。对参加一产首位产业观摩活动的30个专业合作社扶持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同时,结合“阳光工程”科技培训项目,对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四县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120名骨干进行了牦牛、藏羊、犏雌牛繁殖和科学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据统计,目前全州共注册登记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372个,其中一产首位产业专业合作社占70%以上,入社农牧民2.5万人,入社农牧户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显活力 卓尼县大峪种畜场在大力发展种畜基地建设的同时,结合草场资源和养殖条件,积极与周边养殖户建立订单生产合作机制,通过养殖技术培训指导、畜种杂交繁育、冬春季集中圈养补饲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鼓励周边养殖户发展优质种畜繁育,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截至目前,示范带动周边牧户40户,解决剩余劳动力54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特色畜牧业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我州以项目为依托,以规范建设标准和示范创建为重点,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进程。认真实施牛羊产业大县、牛羊育肥小区、奶牛养殖小区和暖棚建设等重点项目,共修建牲畜暖棚2612座21.66万平方米,增强了畜牧业发展后劲。通过积极争取,将合作市纳入了全省牛羊产业大县扶持范围,依托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资金,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和合作五县市共建设种羊场3个,标准规模养殖小区13个,入住养殖户3467户,存栏牛羊1.27万头只。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计建成专业合作社带动经营的规模养殖场(小区)129个,规模化养殖已逐步成为我州转变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流。 错落有致的养殖暖棚,膘肥体壮的牛羊,蓝天白云下满脸喜悦的牧民唱起了悠扬的新牧歌……从分散养殖到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畜种畜群结构,从传统养殖方式到现代畜牧业发展,而今,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农牧民迎来了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