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
朝霞是当前甘南的实力派散文作家之一,她近期发表的《石头会给小草让路》便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文章开头部分似乎可有可无,因为那只是个过渡,用来引出她的故事——作为职业记者,安排那样一个“由头”也许仅仅处于习惯。好在那一部分写得也不错,一定程度上渲染了初春的气氛,因而也不显得格外多余。接下来自然是好戏开场,作者迎着飞逝的时光溯流而上,回到她八九岁时的烂漫童年,再现所经历的一个颇具童趣的小故事:也是春暖花开之际,她和妹妹放学后不是疲于应付作业,也没有加入到同伴们唧唧喳喳的游戏行列,而是甩着羊角辫跑到田野里去,忙着翻捡田埂上的乱石。翻捡那些石头干吗?竟然是为了解救刚刚钻出地面却被石头压歪了身子的小草!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里是不是该说句可怜天下孩子心?呵,闲话打住。两个小姑娘奔忙于一条条田埂上,神情专注乐此不疲,小辫儿散了,手蹭出了血,她们全然不顾,只是不停地搬掉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将嫩绿发黄的小草解救出来,还不忘喃喃自语地向它们道歉,叮嘱它们快快长大……她们的动机其实与“高尚”无关,也谈不上什么“意义深远”,小孩子嘛,只清楚那些小草长起来的时候就可以到山野奔跑嬉戏,可以采摘野花野草编裙子,也有红玛瑙似的野草莓可吃。 多美的意境。无须作过多的铺垫和解释,已经让人感觉到了孩童心地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有人说透过孩子的瞳孔可以窥见上帝,其实“上帝”无处不在,他的神迹就显现在那些平凡的花草之上,有道是“只要你张开洞察的眼睛,就会在每一片草叶里看到造物主的签名”。也许我们每个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当初我们并未在意,而之后呢,内心与外界环境一样遭受污染,眼神不再清澈,感觉随之漠然,到了如今,就是我们敬爱的释迦老人站在面前微笑,我们也可能会责怪这老和尚到底想干什么。 文章的末尾写道,家人得知小姐妹的秘密行踪后,母亲嗔怪她俩多此一举,并告诉她们“石头会给小草让路的”。这句蕴藏了简朴真理的话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用作文章的标题颇为贴切。文章发表在《思维与智慧》杂志上,似乎是对作者独特发现和智力取向的肯定,也兼及对作品文字风格的定位。 国内有家著名期刊的口号是“表达你的发现”,并要求作品达到“巅峰笔意”和“思想之美”。其实这样的要求适用于所有的刊物和作者,惟其如此,对作者来说写作才有意义,对读者来讲,那样的阅读才算没有白白糟蹋时间精力,所谓“欲净化别人心灵,先净化自己心灵”是也。而无论以独特的发现给人惊喜和启发,还是以纯真之美让人的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应该成为作品的灵魂,自始至终闪烁于文字的丛林之上。 在人的智力穷尽之处,大自然的智慧源源不断,似乎由宇宙间“最高存在”所掌控,通过花草树木和所有的事物,向我们作出直接或隐晦的提示。比如花朵,为防止近亲繁殖致使种群退化,雌蕊的柱头总要高出雄蕊许多,或者错开成熟期,雄蕊先行成熟,待雌蕊做好受孕准备时,它的同胞哥哥们已经衰老凋谢。花朵们坚持洁身自好,对平生一次的授粉绝不苟且,它们只期待一双双美丽的翅膀扇动而来,无论是优雅娴静的蝴蝶,还是野蛮粗鲁的黄蜂,花儿们都乐于接纳且敬之如宾,因为它们带来了异株的花粉,可以使子孙健康种群兴旺。花瓣的艳丽只是替蜂蝶指路,珍藏的花蜜罐也只为那些成人之美的爱情使者打开。如同人无法鸟一样飞起来,大地上的万物皆有局限,比如燕麦,一旦扎下根来,一生无法离开脚下的方寸土地。可是我们不要为此而叹息,因为它的下一代可以远走他乡,勇闯天涯!燕麦籽生有一条强健的飞毛腿,太阳照着的时候它把腿拧起来,拧的时候脚尖撑地,身子随着不停地向前滚动;下雨的时候则松开拧紧的部分,松开的过程同样在走——它日夜兼程,永无懈怠,积着微不足道的“跬步”而终至于千里之外。燕麦籽即便被牛马吃到肚里,它坚硬的外壳也保护着种子不致被消化,在异地他乡被排出体外,借助牲畜粪便的养料快速成长起来。我们还知道,有些植物的种子带着伞,有的带着钩,有的甚至可以从荚壳中弹射出去……只要我们放下“万物之灵”的傲慢,小花小草的智慧会让我们感到震惊。人类的发明创造多源于对动植物的模拟,用来延长人自身有限的器官,或为了摆脱由于上帝的吝啬而造成的诸多缺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石头会给小草让路”真可谓是普世真理,让我们无须担心那些压在石头下的小草,不会永无出头之日。其实由于小草生存和繁衍的本能,车碾马踏不死、野火焚烧不尽的坚韧,最终反而会使坚硬的石头分解为泥土,让绿色到处蔓延,让鲜花覆盖整个星球。 在此提到的《石头会给小草让路》发表在一家大刊上,这并不意味着朝霞没有发表在纸质媒介上的其他作品不够水准。如今出版界和办刊者的现实状况,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值得我们同情但无须我们再去仰视,因而写作者没必要委曲自己,勉强他人。发表在发行量大的刊物读者会多,发表在小报小刊读者有限,区别仅此而已;而不强求发表,假如只是将写作作为精神方面的一种追求呢,或者只是一种督促自己学习进取、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方式呢,我想并不影响文章的品质,相反可能由于消除了迎合乃至被迫投机的因素,情感反而趋于纯真,文字也会愈加坦诚,能够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我时常浏览朝霞的博客,应该说是她的粉丝之一。在我看来,她的散文是高雅与通俗的有机结合,既言之有物又轻巧空灵,如同一个人既可躬耕稼穑,也乐于踏雪寻梅,系上围裙下得厨房,穿上霓裳羽衣即是翩翩天使。加之氤氲在字词之外篇章之内的睿智与才气,几乎每篇佳作都令人叫好,让人感觉到甘南散文创作的盎然生机和华美气象。我无意就此作一篇引经据典的文学评论,但既然提及散文写作,也说说朝霞散文的一二三吧。我认为她的优势一是接着地气,二是感情丰沛,三是绮丽清新。传统的农耕文化给了她足够的熏染,使她永远难以割舍那阳光雨露之类让人心里感到温暖的东西;脚踏实地的生活和丰富阅历成为她探囊取物的宝库,更何况还有一颗探索与发现自然之美的好奇心——那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灵魂,如一只白羽的精灵,飞翔于她雨后花园般清新雅致的文字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