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家有青春期孩子总让我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最让人挠头的就是他和老师时常发生战争。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学校待的时间比家里多,与老师的关系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做家长的心里怎能不着急呢?平心而论,现在的独生子,都被家长们宠坏了,头上长角,身上长刺,自然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而老师呢?面对的都是青春期千奇百怪的孩子,工作忙碌,压力又大,很难保证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处理得妥妥当当。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大惊小怪,自乱阵脚。 首先听孩子说出事情原委。 战火总是由事件引起的,切忌孩子一张嘴你就开始批评、指责、建议……这是我们“中国式家长”的常见做法,给孩子当头一棒,孩子一生气就不和你说了。其实,大多数孩子只是想跟家长诉诉苦。在学校不能说,回家一张嘴家长又开始教育他,孩子实在苦不堪言。如果在家里能得到平等民主的对待,孩子们其实是愿意敞开心扉说出心里的困惑的。要知道人总有这样的劣根性,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家长要在孩子的倾诉中寻找蛛丝马迹,找到问题的根源。 通过倾听,我大致了解了孩子和老师闹矛盾的情况:小儿有两个毛病:一是行为比较散漫,如上课时请假上厕所,有时中午自习迟到等。二是小儿自小在家里平等、民主的环境中长大,学校老师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他就会以不公平不尊重为理由进行抵制,在同学面前和老师顶牛。难怪老师会对他有看法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既不能坐视不理,又不能包办代替,总不能天天与孩子一起上学去吧?还不能盲目冲动地去管,否则弄巧成拙,越来越糟。这时就要彰显家长的智慧了。 其次,真诚地与老师沟通。 家长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老师不是神,而是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他们更需要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一天,我找了一个老师有空闲的时间把电话打过去,询问老师最近孩子是不是惹她生气了,老师连忙掩饰说:“也没什么,就是那天……”我耐心地听老师把话说完后,赶快主动把自家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一口气说了出来。老师听我说的正是她想说的,气消了一半,说道:“其实这孩子平时还是有许多优点的,非常勤快,值日时不怕苦也不怕累,特别难得。他心地善良,还热情,关心班级和同学……”没想到老师一口气说出小儿的这么多优点,让我听了心里暖暖的。 我接着说:“现在的小孩子太难教育,我们家里就这一个每天都弄得焦头烂额的,您说您工作那么忙,每天面对几十个,打又打不得,骂又不得,您是怎么挺过来的,太了不起了,我真佩服您。”老师听我如此理解她的工作,心里舒服多了,她也不好意思起来,说:“其实我那天也有点急躁,否则也不会……”我连忙说:“您教育他也是为他好啊!可他就是不懂事,千不该万不该在全班同学面前和您顶嘴啊!”“是啊,我发现这孩子个性挺强,以后我批评他也要注意点儿方式方法。” 我看差不多了,接着问道:“老师,学校过几天要开运动会了吧?您看看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说。”老师见我如此通情达理,自然很是高兴,连声说“谢谢”。后来期末开家长会时,老师还特意送给我和另外几位经常为班级做贡献的家长一人一本书,是有关怎么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如今社会上有坏风气,认为得给老师送多少礼,老师才会对自家孩子好,其实大多数老师还是品德高尚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对他们工作上的肯定和精神上的支持。 最后,引导孩子自我反思。 通过和老师交流,找到孩子身上症结所在,就得对症下药了,但还不能生硬说教,否则可能事与愿违。我的办法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他是老师,正讲课讲得顺风顺水,学生突然请假上厕所,或者讲解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正讲到关键处,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喊声“报告”,他会是什么心情?有时还可采用演一演的形式,再现孩子和老师叫板时的情形,让孩子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体验一下老师当时的心情。这样做比家长说上半天的效果还要好。 让孩子渐渐地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当自己受了委屈、误解时该怎样做?除当众与老师辩解外还可以怎样做?一起帮他想出N种方案,如私下与老师交流解释,采用写信等形式……总之,青春期的孩子最忌讳的是告诉他该怎样做,即使家长说的是对的,他也会很不情愿。而引导他渐渐地学会遇到什么事情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孩子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才会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 因此,遇到孩子和老师闹矛盾这类问题,家长千万不要草木皆兵,方寸大乱,聪明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做个理智冷静的“消防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