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1月03日 >>03版:三版


母亲的腊八饭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1月0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薛贞

  腊八是年的第一个门槛,也是腊月里的一个重要节日。洮州有句俗话:喝了腊八饭,忙着不得站!意即一过腊八节,人们就结束了懒散的冬日生活,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做一些过年的准备工作了。腊八这天,家乡的人都喝腊八饭,这是自古沿袭下来的风俗。
  临近腊八还有七八天的日子,母亲就从粮食柜子里取出四五碗青稞,倒在簸箕里,一下一下仔细地簸过,将里面碎小的石头、土粒之类捡得干干净净,然后去有兑窝的人家去踏青稞。有一年我也跟着去,那家里已有几个姑娘在踏青稞,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母亲将青稞舀一点倒进兑窝,咚、咚地用兑杵子使劲儿踏着。母亲说,青稞的皮要踏得干干净净,熬出的粥才香。我让母亲歇一会儿,我踏。可是那兑窝高到我的胸前,兑杵那样重,我提起来都吃力,不要说踏了。无奈,只好由母亲继续踏。母亲笑着看我一眼,和那些姑娘媳妇说,我家丫头再有两三年就能帮我踏青稞了!后来我的个子比母亲还高,可是母亲却再也没让我去踏过青稞。母亲总是这样,只要是自己有时间、有精力能做的事,从来不拉劳(累及)孩子们。
  青稞踏干净后,母亲又在专门淘粮食的大锅里倒上清水,把它们倒在筛子里,一下一下地在水里淘洗,将细碎杂物滤得干干净净。淘洗后的青稞,空净水,就可倒在锅里熬了。锅是光滑油亮的铁锅,火是哔波作响的柴火。母亲在锅里放上少许大豆、豌豆之类的粮食,将锅用厚厚的布单子围得严严实实。温度不断升高,围锅布上冒出淡淡的热气,不一会儿,已是蒸汽缭绕、香气四溢了。看着时候差不多了,母亲揭掉围锅布,轻轻掀开锅盖,嗬,刚才还干瘦泛黄的青稞,变得白白胖胖、鲜嫩可人!我刚要伸手去抓个大豆尝尝,母亲说,腊八饭要献(祭献)过后才能吃。给谁献啊?我奇怪地问。明天你就知道了,母亲说。
  第二天是腊八节,只见灶房门上、大门上、院子里的杏树上都粘有白色的青稞颗粒。父亲说,这是家乡自古留下来的习俗——腊八节是五谷的生日,除了用五谷颗粒煮腊八粥外,还要去河边凿几块冰,放置到门外的农家肥上,以求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母亲微笑着说,她小时候,腊八早上,家家都去洮河边打冰,谁家打来的早,就说这一家今年的运气最好。当天的早饭,自然是腊八粥了。母亲将我们最喜欢的瘦猪肉烤一块儿在火红的灶膛里,刺啦刺啦的响。刮掉黑色的烟灰,露出金黄的肉皮子,切成小肉条,下到锅里煮。等肉皮子快要绵软的时候,把熬好的腊八挖几块儿倒在锅里,加上盐和花椒,盖上锅盖,用文火慢慢地煮,直到那锅里冒出肉和青稞的香味,直到那汤被煮得香味浓郁、粘而不腻为止。腊八煮好了,母亲并不急于盛到碗里,而是用铁勺子烧好清油,呛了葱花,搅在腊八粥里,刺啦一声,那个香啊,我一直不能忘怀。寒冬腊月,外面滴水成冰,家里热气腾腾。我们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母亲做的宣软的蒸馍,喝着香浓的腊八饭,温暖的感觉,一直通到了心底!
  如今每年腊八,母亲再也不用去踏青稞,只需从庄子里买上几碗机器踏好的腊八饭,回家自己煮上即可。腊八节早上,母亲依然在门板上抹一些煮好的青稞,我们依然会吃到母亲做的腊八饭。有时虽不在腊八这一天,可是母亲总会给我们留着这一份美味,等着我们回家享用。
  一年又一年,我多么希望我们一直能吃上母亲做的腊八饭……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