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1月10日 >>03版:三版


手机里的陌生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1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张小慧


  某天无事,你查看手机的通讯录,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已经有了两百多个联系人,那两百多个名字挨挨挤挤地排在通讯录里,除了最常联系的那几个,大多数的号码你并不记得最近一次通话是什么时候,一周前、一个月前或者一年前?从同学、亲戚、朋友、邻居到快递、餐馆、干洗店、维修工,以及远居外地的同学、隔着三四层关系的亲戚、工作培训时遇到的同行……逐个翻检的时候,有那么一些号码你并不觉得它有多么不可或缺,甚至从未拨打过,对方也从没给你来过电话,但你还是没有删除:“万一哪天有什么事需要联系呢?”所以他们就一直存在你的手机联系人里,陌生而熟悉。
  除了不痛不痒的这一类联系人,你还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名字或者称谓却是没有印象不知出处的,仿佛一个浅淡而奇怪的印记,完全不能对应到某个具体的人,陌生的令自己都感觉恍然——他们是何时何地源于何事被存在这里的呢?某一项工作上偶尔的联系?某一次聚会时礼貌的招呼?还是多人餐桌上礼节性的互留电话?已经无法给这些名字对应上一张准确而清晰的脸了,他们只是一个符号,无辜又怪异地住在你的手机里,等你发现时,这陌生早已换成你脑中“今夕何夕”的庄周梦蝶之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每天匆匆上演一些浮光掠影的邂逅,无论初次见面还是老友相逢,大家都会无比郑重地互留电话号码,尽管知道有些友谊寡淡的像快餐,你还是像每一个热情友好的人一样,不知不觉成了住在别人手机里的朋友,同时也让很多朋友住在你的手机里,无关痛痒,有备无患。
  有一些,让你经历初识的喜悦,让你觉得知音可觅,相谈甚欢的第一次之后,你们果真再次会面了,刚好也在彼此的工作生活中有了更多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你们从最初的一个名字变成了对方生活中具体的一个人,融在了各自的朋友圈。时日久长,陌生与新鲜被熟悉和平淡所代替,在共同经历一些事的过程中,你们成为了经常见面的朋友,这号码和姓名,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彼此的生活里;还有一些人,和你一样礼貌而细心,留过号码之后,你会在逢年过节时收到一两条祝福的短信,你也会礼尚往来地发一两条泛善可陈的问候,算是保持联系互有回音,然而你们都知道这种“交往”是没有深度的,如此这般三两回,浮皮潦草的客气使双方都颇感负累,渐渐就取消了这种虚浮与客套,终有一天你的手机丢掉或者坏掉了,和对方的联系也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一类的失去你并不在意,就像每天梳头会掉几根头发一样;另外一些人,你们在某一次互留号码与姓名之后匆匆说了再见,本就是出于礼貌的客气所以也并不用心,在具体的生活中你们也没有更多际会和延伸,你们无比客气地说过再见,然后转身便忘了对方,都不会打电话、发短信,如此许久之后,那个当初貌似郑重存下的号码,就跟茫茫人海中捡来的那个姓名一样,渐渐被遗忘,最终在清理手机内存时被你删除。
  记忆不断更新,总归是有限的,唯有时间无限延伸再延伸,它是真正让一切变得浓厚或淡薄的东西。看着手机里这些陌生的名字,你或许会感同身受地想起圣经里的那句话:万物有时。你会感慨时间的荒芜与繁华,你会想起过往岁月的简单与直白——在没有手机的年代,你的生活里没有“熟悉的陌生人”,你脑海中的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实实在在的一张脸,知根知底、离近疏远,有来路有去向。那些名字是你在平淡岁月里慢慢累积的,你们一起感受生活的苦辣酸甜,一起经历岁月的灿烂与阴霾。而如今手机里的这些陌生人呢?他们也有那样的过往,他们或许也不想这样的存在你这里,等着被删除或丢失。
  有一个社会调查这样说:在真实的世界里,人们将有限社交时间中的40%拿出来,用来和所有认识人中的5个最重要的人打交道,这5个人仅占人们全部社交圈的3%。人们在一段关系中投入的时间决定了这段关系的质量,同一时间与同一个人,也就是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拥有5个以上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这个调查或许只是一个方面,但由此看来,人们所谓的友谊或者人缘,原来是非常脆弱的一个偶然存在,那么,你手机里的这些陌生人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卞之琳的著名诗作《断章》,也许是你自嘲之后对它的一个最诗意的解释: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