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1月28日 >>01版:一版


百姓年货清单大变样
记者 张继元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1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如今,虽说人们平日里不愁吃穿,天天像过年,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儿,年货还是要准备的。
  在许多老人的记忆中,年货是一包期待已久的糖果,是一桌丰盛可口的年夜饭,或是一件崭新的衣服……
  这几天,合作市大街小巷到处是买年货的市民。从鸡鸭鱼肉到干果海鲜,从普通年货到高科技年货,从过去在乡镇县城购买年货到外出大都市消费……随着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群众手中的年货清单也随之发生了大变样:年货清单档次越来越高,“科技年货”也渐渐走上清单,外出置办年货的农民也越来越多……
  记者在西一路遇到刚刚从市场采购完年货的卢大爷,他笑得合不拢嘴,他的“年货清单”上足有几十样:鱼、牛肉、羊肉、土鸡,还有花生、瓜子、杏仁、核桃、糖果、香菇、粉丝、板鸭、糯米粉、黑木耳、黄花菜、红枣、苹果……
  58岁的卢大爷向记者讲述了他家“年货清单”的变化。30年前,物质并不富裕,年货基本上以吃的东西为主。那时过年,全家买上几十元钱的肉,再买点鱼、蔬菜,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基本上就是年货的全部。走亲访友的时候,会送一些点心和水果罐头。
  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裕,采购的年货种类越来越多,也更加注重健康。在卢大爷的“年货清单”中,除了每年必买的年货外,还列出了保健酒、西洋参等几种补品。此外,他还打算买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给孙子添置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
  “现在家里不缺吃的也不缺喝的,过年了到街上买点年货,找找赶集的感觉,也可以增添一些年味。”卢大爷乐呵呵地说。
  随着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对买到称心如意年货的渴望值也就越来越高,置办年货的方式和地点也在悄然改变。从在乡里的供销社简单买点儿,到开着拖拉机或是三轮车去县城集中采办,再到开着私家车去周边县市精心挑选,到如今,外出置办年货的群众越来越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
  “不过值得深思的是,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卢大爷表示,过去,商家过了腊月二十三基本不再卖东西,所以人们都习惯储备年货。现在不同了,想吃的好东西,平时都尝过了;想穿高档衣服,平时也都能买来穿。天天像过年,反而没了对年的期待和感觉。
  对于冒着严寒大老远跑去“赶集”的老人,就是为感受一份热闹和久违的节日气氛;对于儿女,寒冬腊月里手提肩扛,不辞辛苦地采购、搬运,更是对长辈的一份不可替代的感恩之心。
  年货承载了一种情感和寄托,时代的发展为人们的“年货筐”增加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年货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奢华”,从一个侧面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