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过去的一年,合作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城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投资2846万元完成面山造林绿化0.65万亩。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重点生态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0.1万亩、综合治理草原鼠害20.7万亩。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草原禁牧120万亩,草畜平衡135万亩,兑现补助资金3071万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全面开展禁止销售使用塑料袋工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节能减排完成年度控制目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范有序。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6家入园企业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883万元。 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凸显 2013年,合作市按照全州发展三个首位产业布局要求,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积极扶持华羚、燎原、科瑞、晟羚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全年生产干酪素0.46万吨、奶粉0.16万吨、肉类0.46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亿元。实施了当周草原、米拉日巴佛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市游客服务中心和森林公园至当周景区环线公路,当周草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全年接待游客82.3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5亿元,增长35%。大力发展藏式雕刻绘画、藏药研制加工和民族特需用品等民族文化产业,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3400万元,增长14%。加大早子沟辰州矿业公司采选技术改造力度,全年生产黄金1650公斤。非公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517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223户,完成增加值9.52亿元。 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2年11月16日,对家住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岗岔行政村上加门自然村的群众南卡塔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们家通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告别了长期吃水难的问题。这一年合作市解决了10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合作市坚持公共财政优先向民生事业倾斜,筹措资金2.6亿元,圆满完成了省州市承诺的41项民生实事。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5%,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由1488元提高到1907元、五保供养标准由2400元提高到2600元。完善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全年发放各类政策保障资金6315万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招考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35名,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1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703人,实现新增就业112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545万元,为1729名城镇居民报销住院费902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08套,发放租赁补贴106万元490户,改造农牧村危旧房1000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42户1489人,新建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4个,建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9个。建成农牧村公路4条52公里,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4项。全市筹资2854万元,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业绩考核奖,提高了干部职工休假补贴、乡村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和老党员、离任干部生活补贴标准。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以前我们乡卫生院破旧不堪,办公用房只有200多平方米,看病的群众少,2013年3月,新建1121平米的卫生院大楼投入使用,医院条件改善了,来看病的群众多了。”合作市卡加曼乡卫生院院长王胜平说。2012年,合作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建乡卫生院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实施基层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城乡“120”急救体系。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40元,全年为1.87万人补偿报销门诊、住院费1088万元,完成农牧民和中小学生“三病”普查1.4万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三年行动计划,投入3673万元,完成学校、幼儿园续建项目4个,开工新建教育项目11个,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消除危旧校舍0.5万平方米。全市4375名中小学生及学前幼儿享受到了免费营养餐,教育“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全面落实。九年义务巩固率达到81.7%。积极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7.88‰。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使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1467户、“户户通”5372户,发放太阳能广播电视一体机1734套。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科技项目6个。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我们相信,新的一年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合作市一定会在更高的起点上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