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终于小学毕业了,并且是以比较优异的成绩毕业的,真不容易。孩子的班主任在孩子毕业前夕诚恳地请我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新生家长一些启发。 我想了又想,终于下笔成文。我的举动看似鼓励后来者,其实更多的是给自己打气,因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动摇过、犹豫过。我希望看到此文的家长能够互相鼓励,彼此支持,共同陪伴孩子茁壮成长。 无可救药的笨儿子 6年前,儿子开始学生生活的第一天,校园里到处是欢声笑语,而我却在僻静处流泪。儿子的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在两位数以内。 带着对孩子的万分忧虑,我开始了陪读生活。 对别的孩子来说,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属于幼小衔接阶段,而对我儿子来说,他的整个一二年级都在过渡当中。 刚入学的时候,他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抄不下来,我只好硬着头皮给其他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听人家的小姑娘口齿伶俐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二三四五一个不落地说出来。为此我惭愧无比:我怎么有个这样的儿子?!同时,我也提醒自己不和人家比,因为比也比不过。 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儿子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曾说他是个“三不”学生——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不答。 或许儿子真的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反正老师讲什么好像与他无关,虽然眼睛也看着黑板,但脑子里想的都是其他的事。听课效率不高,是他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家后,他也没有养成马上写作业的习惯,总是磨磨蹭蹭,半天才想起来要写作业。我连哄再劝,威逼利诱,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把他按在书桌前,他好不容易写了一页,忽然发现后面还有两页,立马绝望地把笔一扔,放声大哭。我一看都9点了,心一横说:“干脆就写到这儿吧!”小家伙洗洗睡了,我则给老师发短信,解释情况。 在此要感谢儿子的老师们能够体谅孩子。虽然我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一般周末会补上。整个一二年级我都保证了孩子晚上9点上床睡觉,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1.60米的我生下的儿子在小学毕业时已经1.70米的原因。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到了考试的时候,儿子不知道考试是干吗,刚开始时读不懂题,后来稍微好点,但是答着答着就开始玩。他经常带着“待达标”的卷子回家,尤其是有一年期末连续两周,天天带着朱笔写的“待达标”的卷子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要说不在乎,那是装的。但是着急也没用,我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道一道题地给他讲解订正。别人的试卷订正需要几分钟,我们母子需要一个小时,几乎就是重做一遍。那时候,儿子试卷的空白处写得满满登登,既有我对试卷的分析,也有我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 儿子凡事都比别的孩子做得慢。我不是才发现,他上幼儿园时我就发现了,但是真正感到压力则是在孩子上学以后。考试分数就是一把尺子,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那个时候真是煎熬,以前的快乐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动摇,我怀疑自己是否以前太放纵孩子,耽误了他的学业前途,甚至想要补救,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现在想来,那个时候自己不自信,并不是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是因为外界的评价。 不放弃就会有转机 就在我患得患失中,老公经常鼓励我们母子。他乐观地说,与其他孩子相比,咱儿子上学多学了一门功课,叫“逆商”,也就是在逆境中还能相信自己,勇敢面对。的确如此,当每天的分数都在告诉你你不行,你还能带着笑容去上学,这不是成功是什么?这其中孕育着战胜自我、乐观向上的精神啊! 在儿子的三门主要功课中,我花费精力最大的是数学,其次是英语。 每天的数学口算曾经是我们母子的噩梦,速度和正确率很难两全。后来,我干脆不计时了,就让儿子摆弄糖果、纽扣来计算,无非是十以内的加减。可即便是这样,两个月过去,儿子愣是没掌握,而马上就要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几乎要崩溃了! 而转机也来了。一天,学9+3。我说:“儿子你看,9差一个就够10了,那跟3借一个,就剩2了,结果就是12嘛。”儿子懵懂的脑子忽然开了窍:“哦,妈妈我知道了,8+4也等于12,因为8需要跟4借个2。”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地一把把儿子抱住,说:“对啊,就是这样!”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就在你觉得万念俱灰、想要放弃的时候,转机往往也就出现了。所以,家长需要以极大的耐心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 三年级,孩子开始学习乘法,无论是(a+b)×c还是ac+bc,儿子都学得稀里糊涂,尤其是36×99+36这类题,他往往看不到第二个36。 四则运算他学得也很混乱,加减法混在一起,他总是出错。小数和分数混合计算的时候,他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我纠正多次也不管用,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题。 我在纠正了多次都无效的情况下,无奈地安慰自己:数学这个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比较难。这也没什么,很多数学特别差的人后来都成了有所成就的人,像钱钟书、吴晗、马云、李安、郎咸平,我特别奇怪郎咸平上学时数学学得差怎么会成为经济学家的。 儿子英语学得比较早,上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以前的英语底子还在,所以我就把大部分力气花在了他的数学上。 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背英语单词时,噩梦再次降临。儿子无法独立阅读英文,只能是我读一句,他跟一句,甚至对话都很难展开。尽管亲子阅读开始得很早,但是显然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这从他学习汉语拼音特别困难这点上就看出来了,加上他阅读时串行、落字是家常便饭,所以英语学习是举步维艰。整个三四年级的英语单词,他只能抄写,没法背下来,甚至26个字母他都很难默写完整。别的同学在听写单词时,儿子能够照着书写下来就算万事大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没有讨厌和放弃英语,应该算是最大的成功了,而这不能不感谢老师的宽容。 就在我彻底绝望,甚至打算让儿子放弃英语的时候,转机再次来临。 五年级的上学期,有节课是有关cooking的内容,学到了spaghetti这个词,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读这个单词。儿子纠正我的发音,说妈妈你读错了,应该这样读。我吃惊地说,妈妈也拿不准这个词怎么读,很可能你读的是对的,这说明你上课认真听讲了。这句话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劲头,他居然一个晚上就把这篇课文读得滚瓜烂熟。我马上给老师发短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专门提问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了课文,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这次经历让儿子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后见到陌生的单词也能拼出来了,而且渐渐地可以独立朗读原版英语文章了,他的这些进步都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儿子的进步让我感悟 回顾儿子六年的小学生活,从一二年级的懵懵懂懂、三四年级的压抑无奈,到五六年级的迎头追赶,我感到没少费劲,但同时也很欣慰,因为我亲眼见证了孩子的巨大进步。虽然与非常优秀的孩子比,他还有差距,但是和自己比,他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儿子6年来的变化,我感悟到: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神童,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千万不要强求,接受现实,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孩子才有可能越来越好;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孩子令人绝望的成绩,并因此埋怨、指责,那么孩子只会大受打击,成绩不断下滑。当然,要家长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非常痛苦,也会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家长。但是当你终于肯承认孩子的不足,诚心实意地接纳孩子,同时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时候,转机就出现了。 另外,我觉得父母要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是好父母。虽然我骂过打过孩子,也曾在网上宣泄过自己的无奈和无助,但我始终坚信自己是个好母亲,这点很重要。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做到完美,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打孩子是不对,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告诫自己下次冷静些,别在自责中煎熬,那样只会让你更冲动。很多人不能体会你的付出,不要理会他们的过分指责,别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内疚当中无法自拔。 父母要自信,要相信自己养育孩子的能力。另外,无论你的孩子怎样,都一定不要和别人比,因为只要比,你就会失落。 其次,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成绩不代表一切,不要让它影响孩子的自信。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要完全相信它,如同教徒相信自己的信仰一般,还是比较难做到的。社会大环境在这里,在成绩不佳的时候,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难题。值得庆幸的是,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和老公都竭力保护儿子不受糟糕成绩的影响和伤害。 我和老公都不是以成绩论英雄的家长。我们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是如果他的成绩真的不好,只要他努力了,我们也能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是,成绩诚可贵,人格价更高。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陪伴他的时间最长,最应该以长远眼光来塑造他的人格,并传递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努力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培养孩子的高尚品格。 在我们的培养下,儿子非常有正义感,能够礼貌、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甚至是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临近毕业时,孩子的班主任曾动情地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走廊里打闹,打扫卫生的阿姨说,刚拖过的地板又被你们踩上脚印了。几个同学不以为然,但是儿子听后则说,我们要尊重阿姨的劳动,我们到操场上玩吧。这件事我从没听孩子说过,这次听老师讲后我很骄傲,为儿子,也为自己的家庭教育。 儿子还是一个厚道的孩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免不了有些小冲突。每次有了冲突,我们都开导他,对人要宽容,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真诚地赞美别人,即使自己遭到嘲笑也不必太放在心上,因为对方很可能是无意的。从我们这里得到安慰和正确的引导,第二天儿子总会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儿子热爱读书,热爱大自然,这也是家庭的熏陶。因为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阅读,喜欢音乐,喜欢看电影,更喜欢去郊游。周末,我们不在图书馆就在博物馆、美术馆,或在公园、电影院。大自然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一年四季的轮回,花草树木的变化,高大如松柏,孱弱如蝼蚁,都是生命。当我们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打滚、嬉闹时,我们都成了大自然的孩子,我们和儿子之间是完全平等的,而通过书籍、音乐、电影,我们共同感受和品味生活的美好和人类智慧的精华。 我们知道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家长向孩子传递人生智慧的地方。如今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获取智慧却不容易。如果家长能站在这样的角度去考量孩子的学业,就不必太在意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输赢,因为现在学习的书本知识,很可能以后根本用不上,但是让孩子拥有了智慧,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么他任何时候都不会落于人后。 每个家长都期望孩子有美好未来,也常常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安排未来,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律师、医生,还有大学教授。但是古往今来不是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大有前途的医生职业,去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吗?鲁迅、余华、毕淑敏弃医从文,孙中山弃医从政,罗大佑弃医从乐……我想,孩子到底要走什么路,不是别人可以规定和设计的,还是让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吧,这样他的人生才会有乐趣、有成就感。 儿子小学毕业上了初中,对他的未来,我还是担心,但更多的是祝福。因为孩子越大,做家长的能把握的越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国内教育,到国外学习。此外,人民币升值了,房子更贵了,工薪阶层也能负担得起海外留学的费用了,这一切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周围。但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教育的根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人特质。如果公立教育不适合,换个环境也好;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还有很多职业不需要多好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注定要过不同于父母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做好自己就好,毕竟我们还年轻,人生道路还长,我们做好了自己,等于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他也不会差到哪里。(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