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行动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羚城大地,无论在藏乡村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牧民家的土炕上、火炉旁,处处是干部与群众手拉手、面对面,讲政策、拉家常,同劳动、解难题的场面,共同用辛勤和汗水奏响了双联行动的美妙乐章。 省州市乡93个单位2572名干部与全市47个行政村(社区)、231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农牧民群众反响强烈、热切期待,一幅“干群联手齐心、共奔小康富路”的壮丽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科学谋划聚合力 合作市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是长期制约农牧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自省、州双联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合作市及早谋划,迅速行动,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省州双联行动动员会议精神,扎实安排部署全市双联行动,提出了所有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联系村内2个贫困户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双联行动领导小组,提出了“六个结合”、“五个一行动”和“五个显著提升”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这一系列的举措,给合作市农牧村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召开座谈会、入户宣讲等多种宣传形式,使这一决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连心攀亲访民意 面对面交流中,倾听百姓所思;心与心交融中,感知百姓冷暖;手拉手帮扶中,解决百姓难题。省州市乡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俯下身子、带着感情,积极投身到双联行动中,深入各自的联系点和联系户家中,吃农家饭、谈发展事,结“亲”访“友”,与农牧民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联系卡加曼乡海康村5户贫困牧民,州委书记魏建荣联系那吾乡达洒村3户贫困牧民,他们第一时间,带着省委、州委的关怀,带着党的声音,深入联系乡、村、户,为贫困户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并多次深入村户调查研究,为联系户出谋划策,指点致富门路,现场解决问题。市四大班子副县级以上领导和各级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与贫困群众交谈、召开村干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省、州、市各级干部以开展慰问,驻村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为民办实事好事,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双联行动热潮。活动中,各级干部共为帮扶点制定发展规划94个,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2314条。 为民办实事暖民心 “原来,我们一家7口人的生活主要靠我一人外出打工和家里几头牛来维持。2013年,我贷到了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家庭收入也增加了。”合作市那吾乡绍玛村村民早巴高兴地说。 双联行动中,省州市乡各单位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以实际行动把真情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两年来,各级干部为农牧民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化解了矛盾纠纷,密切了干群关系,为2041户农牧民群众发放双联惠农贷款9668万元,覆盖面达3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筹措首位产业专项资金5310万元,支持牛羊育肥小区、农牧户养殖设施、奶牛养殖小区、草产业基地建设、畜种改良和牦牛良种引进等项目建设,新建牲畜暖棚483座、养殖小区5处,发展各类专业养殖户3000余户,各类牲畜存栏29.4万头(只);积极发展草产业,建设半人工刈割草场7.2万亩,建立了年产各类饲料10万吨的卡加曼乡恒达饲草料种植生产加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种植藏中药材1397.56亩;培育发展育苗产业,各类苗木基地达405亩。加大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2261万元,解决了1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筹措资金5282.7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354件,帮助群众解决了村道硬化、护村河堤、奶牛养殖、村容村貌改造、物流中心和通村便桥建设、住房改造、技能培训、养畜暖棚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劳务培训,培训劳动力4300人,输转劳动力55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100万元。 资金进来了,项目进来了,产业发展有动力了。一个个富民产业在羚城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