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2月19日 >>02版:二版


春风化雨 情暖民心
——迭部组织部开展双联行动掠影记者 徐英梅 苗娟娟 李建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2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历经一年的为春风化雨和夏长秋收,十二月的山乡大地归于宁静。迭部县尼傲乡尖尼村的苗木种植田边,几个人影由远而近,谈话间传出爽朗的笑声,这是村支书及双联帮扶户加西正在和县委组织部的“亲戚”们一起讨论苗木种植技术。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立足尖尼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落实帮扶项目资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关心群众疾苦作为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举措。近两年来,尖尼村的群众和县委组织部的干部成了熟人,村头巷尾过往的乡亲,都亲切地和干部打着招呼。
  变化无声。两年多,尖尼村里好事特别多:贫困户大贡巴新购买了一辆180型号的农用拖拉机跑起了运输;长期卧病的阿来九曼三次上县城医院看病,身体好转了许多;闲赋在家的几个年轻人参加了砖瓦工、驾驶员等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力输转挣到了钱;全村400余人互相带动搞牛羊和蕨麻猪养殖,每户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收益;村里有了260多亩药材种植基地,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销经营链条;“门日乃康”民俗文化旅游村建设红红火火,拉动了包括道路交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多个项目……一个小村子的精气神和内在自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每家每户的寻常生活里。这一切都是迭部县委组工干部近两年的细心观察和记录,更是尖尼村群众在自己家中和身上的切实感受。
  和迭部的大多数山村一样,尖尼村地处偏远、山大沟深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子的发展,除了上学的孩子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村里人基本不出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除了特殊节庆,大家很少聚集在一起,对外面的政策形势也少有关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智明第一次到尖尼村下乡调研、了解情况时,群众对谋发展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参与度很低,觉得“上面”来的干部到村里来视察也就是一阵风,回去了就没音讯了。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双联干部前后十几次来到尖尼村实实在在开展工作,乡亲们转变了看法,开始和县里的干部真心实意拉起了家常。
  在尖尼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杨智明对村支书打趣说:“咱们村子要富起来,这里就得先热起来啊,村两委班子要有能力把大家凝聚到一起,把咱们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成全村的中心,叫老百姓知道咱们国家要在农牧村干些什么、咱们自己可以干些什么。把自己的能力培养起来同时带动和影响群众,这是咱们村两委班子的第一个责任。”接下来,村委会一切有了新变化,工作也理顺了:在村委会发展年轻党员、召开组织生活会、搞政策学习和传达,商量富民工作大计。尖尼村的党务政务公开栏规范了起来,杨智明带着组工干部到农户家中走访认亲,详细了解联系户家庭情况,认真归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了便于联系的“认亲卡”。按照“理清一个发展思路、指导一项增收产业、联系一个惠民项目、培训一门创业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的工作思路,杨智明开始研究一项项调研报告,梳理村子的实际情况并回想归纳联系户的不同特点,认真地在脑子里给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尖尼村“过电影”。在动员会上,杨智明对大家说:“现在政策和机遇这么好,群众又有致富的信心和愿望,只要方法对、肯努力,我们的生活一定能过得比现在更好……”
  憨厚寡言的村民大贡巴是杨智明的联系户之一,他家人口多底子薄,平时种几亩地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杨智明找大贡巴诚恳地谈了两次之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买一台拖拉机跑运输,但是把我们家的全部家当卖了也凑不够钱……”了解到大贡巴的儿子懂驾驶技术,能吃苦,杨智明积极鼓励他朝这个方向努力,并拿出一万元补足了购置拖拉机的不足部分。当一辆崭新的农用拖拉机开回家时,大贡巴心里热乎乎的。
  在双联行动不断推进的近两年时间里,县委组织部为尖尼村落实了1726万元的村道、牧道硬化建设,争取到了193万元的双联专项贷款和妇女小额创业贷款,落实了8万元的村委会维修和办公经费款项,落实了86万元防洪河堤项目。积极协调县人事局和扶贫办完成举办砖瓦工专业技术培训2期,争取尖尼村委会维修项目资金4万元,为乍日寺争取大经堂维修资金5万元,共为11户联系户落实慰问金5500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余件,干部入户对接率实现100%。2013年11月,全体组工干部深入16户帮扶户进行了慰问,发放面粉48袋、被子40床,为村委会搬迁各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办公设备。
  点点滴滴事无巨细的关心群众看在眼里,群众生活的变化也让双联干部心生感动,从而更加细化双联帮扶工作。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