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3月14日 >>03版:三版


塬上有一颗宁静的树
——读葛峡峰诗歌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彭世华

  跟着一只热爱生活的蜜蜂
  就能找着
  通向春天的花丛
  ……
  峡峰是一只热爱生活的蜜蜂,他热爱家庭,热爱“流淌着快乐的蜜的宫殿”;他热爱职业,“一副柔弱的肩膀,也能撑起一片正义的天空”;他热爱草原,他要“努力探寻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隐藏的秘密”,他热爱诗歌,诚如雪啸先生的点评“充满着触目即生的爱心,洋溢着当春乃发的热情,恣肆着诗性美丽的想象,操控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葛峡峰先生行走在胡麻遍地糜谷满坡的陇中黄塬,言说着葛巾士子低头峡谷的忧郁,也说着朴实人生扬眉峰头的快乐。”
  峡峰诗歌的题材大致可归纳为三类:草地类,乡情类,警营类。这三类中最见功力的当属乡情类。这也是他有别于甘南诸多诗人的关键因素。“我让一双写就抒情诗歌的手掌/结满老茧/让诗歌充满盐的分量/和麦子的芳香”,在诗歌日渐脱离人间烟火的年代,诗人对于乡土的坚守体现了报璞守玉的抉择,所以他“一万次写到麦子,我的泪水长流/就像一万年前宿命的阳光/邂逅了我前世的身子”。他写油菜地,写麦场,写犁,写山村里的羊,写迈着小碎步的月亮,写炊烟一样逝去的母亲……他在构建一座精神的家园,诗人就像守望在塬上的那一棵宁静的树,深情的树。
  峡峰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朴素自然。诗歌的节奏张弛有度,音韵和谐。“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已安知天命/不再面朝大海,不再春暖花开/海水还原了破灭的泡沫为海水/那一朵朵香消玉殒的桃花/已回归又一轮春风”。不少诗歌一唱三叹,推波助澜,意味悠长。恰似“今夜的月亮升起来 迈着小碎步的月光/高过院子边的半截土墙 高过屋檐/和屋后的树梢/村庄里比月亮更高的是星星的天空”。
  二十多年过去了,峡峰在诗歌之路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出版了诗集,获得了大奖,赢得了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呼。祝福他,“努力增加诗的含金量(桑恒昌)”,努力打造更具个性的诗歌,无论经受多少风雨,始终保持内心的秘密,成长得更加伟岸,更加有力。
附:葛峡峰的诗
月光
  游走一生的,是葛家湾薄薄的月光
  那时,清贫的柴门尚存
  母亲,从人民公社
  依稀斑驳的大字前面走过
  她疲惫的身体里
  过早地种植下命运的寒霜
  我和弟弟,在冰冷的炕头睡着了
  月光很亮,母亲压低了咳嗽
  但柴门吱呀的叫声依旧响亮
  母亲拉亮了电灯
  看着我和弟弟流着鼻涕,睡着了
  嘴唇沾满苞米和薯干的残渣
  和一丝淡淡地微笑
  母亲转过身子哭了
  多少年后,那轮月亮
  映照着母亲失血的脸庞
少年
  少年奔跑着,放学路上
  阳光的分量很足
  少年缺少钙质的手
  怎么也扑捉不到
  那只翩翩飞舞的蝴蝶
  人民公社的喇叭里旋律高亢
  少年翻动路边的石头
  少年和泥玩着游戏
  少年在夕阳里,仰望炊烟
  爷爷和妈妈去修梯田
  或正在挑灯
  挖一条人民公社的河渠
  少年的记忆里
  家被黑暗和冰凉包围
  母亲的身子日渐淡薄
  而祖父隐藏在咳嗽里
  一只烟锅的呼吸
  忽明忽暗
姐姐
  失血的月亮,照着
  姐姐苍白的脸
  姐姐凌乱的小辫,在风中
  来不急梳洗
  汗水的味道一整天
  陪伴着我们
  姐姐挎着篮子打猪草
  柳编的筐子又沉又大
  苦苣菜、车前子、野菜的
  味道有些清香
  失血的年代,山村的道路空寂
  连树也懒得动一动,萤火虫
  也吝惜它微不足道的光芒
  我与姐姐在月光里走着
  像两只蹑手蹑脚的猫
  在夜晚深处没留下一丝响动
爷爷
  年幼的我,依偎在爷爷声旁
  爷爷额头的皱纹很深。我想像那里面
  埋藏着许多故事。爷爷说
  皱纹里面,装着忧伤和苦难
  爷爷放牧的几只牛,有着熟悉的名字
  断角龙、花瘸子,独眼龙
  也各自承担了生活,残缺的苦难
  现在牛们安静吃草、静静反刍
  阳光,异样温暖,照着
  渭水波光粼粼
  水草丰茂的阴坡是一片福祉
  爷爷睡着了,一阵风吹过
  吹过爷爷的胡须、头发
  吹起1976年弥漫天际的大雪
外祖母
  记事起,外祖母
  居住的院落
  充满温馨。小鸡啄食着虫子
  猪们快乐的拱着食槽
  那一棵门外的杏树
  杏子说熟就熟了
  我和立新、宇宇的蝈蝈笼子
  就挂在,害羞的花椒树上
  一夏天,蝈蝈不知疲倦的叫着
  院子里的韭菜,不知割了几茬。
  外婆熬制的黄豆酱,香味扑鼻
  小舅卖完醋的空桶,也飘着香味
  我不知疲倦的玩着游戏
  直到外婆,颤颤巍巍的小脚
  踏遍的院子,被多年后的
  一场大雪覆盖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