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光
向阳路3号,曾是聚集我快乐和幸福最多的地方。原先的向阳路北段是一条窄窄的小街。这是被岁月磨去棱角的青石条老路,门牌号码从北头西侧数起都是单号,依次是1、3、5、7、9……我二姑妈家就住在沿街的“房产科”瓦房门牌3号的位置。粉红色的小小门牌,就悬在门框的头顶上。 这“向阳路”的街名起的真的是好。冬天一早,祥和的阳光,便好不吝啬地走到了西侧住房的门前,待到上午九十点钟,阳光已不动声色地爬上了一户户人家的墙壁。这时,我奶奶有可能就坐在二姑妈家的门槛旁,她棉袄外穿着湖蓝的斜襟褂子,笼着袖子在那晒着太阳。我那时年龄还小,每过一两个星期就要去一趟二姑妈家,去看奶奶,也趁机蹭一顿饭。“大妈,你二孙子来喽!”“大妈”是老南京人对长辈的一种称呼。这条街上和北头连接的华昌街,住的也多是南京、扬州一带的人。这里的窗台奶奶叫“半墙”,小凳子叫“小杌子”……我去了二姑妈家,笑盈盈的奶奶起身就跟着进了屋里。她家前后两间小屋面积加起来只有十六七平方米,外屋刚进门的东侧,倒卡着两只木水桶,摆着水缸。北面靠东的墙角悬挂着一菜橱,落了微尘的窗纱后面极可能就放着一盘烧好了的诱人的鱼。南面墙上还垂挂着一面令我非常羡慕的玻璃相框,里面压放着二姑妈一家三口在南京、上海等地拍的照片。 我进门常嘴甜地喊一声:“二姑妈”或“二姑爹”,两人都在时就连着喊:“二姑妈二姑爹好!”我们老家将“姑父”都喊为“姑爹”。二姑爹是一家机具厂的老会计,矮胖个子的他冬天习惯在两只裤角处夹着小竹夹子。“小银槐来了……”二姑妈或二姑爹惊喜的说,他们先让我坐在迎面的大方桌旁,然后给我用那种青花瓷带“奶头”盖的杯子泡上一杯绿茶。我双手握着茶杯焐着手,吹着茶叶快乐地喝着。他们和奶奶这时会问起我父母的情况,奶奶常会关心地问:“你爸爸妈妈还吵架吗?”“最近没有。”“那就好嘞。”叙话中,便要留我在这吃饭,我假装客气着,眼睛已偷偷瞄向了那暗红色的菜橱。 其实,这会离吃饭的时间还早,我在那坐着便摆弄起了放在大桌上的熊猫牌收音机。我拧着旋钮,机子的红指针随着“唧唧呕呕”的选台声左右移动着……我二姑爹骑的双拱梁的自行车也同样好玩,这“单飞齿轮”的车子,脚蹬子只能往“前”蹬,脚稍往“后”倒,飞转的轮子就自动停住了。我接着还喜欢去左右邻居家串个门,门牌7号是戴着老花眼镜的老裁缝家,他年长得腰背都很驼了。“驼背”爷爷经常找我奶奶给他穿针,“婆婆呢?”他以小孩子的口气喊我奶奶叫“婆婆”,奶奶拄着拐杖,迈着小脚就过去了。 如果时间充足,我还会顺着房门正对着的华昌街,到近旁的人民电影院看场电影,再回来吃饭。二姑爹在饭时总爱喝上几杯白酒,他说自己的肚里养有一“酒鳖”,不喝酒心里就难受。他叫我拿筷子朝酒杯里蘸蘸,我再伸着舌头舔舔时,不由得出个怪相就笑了。 往事并不如烟,诗意暖暖的向阳路3号,就在我思念的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