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3月21日 >>03版:三版


诗歌是一种行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杜娟

  我曾写过一首诗,诗名为“我是谁”,我常常拷问自己,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为此,我自责,有时很苦闷。
  一直以来,我保持着一种性情,这让我吃尽了苦头。以不变而承受一些变化,这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光具备足够的耐力和隐忍是不够的。在很多的纷乱中,我寻找清净,想找一个可以接纳我的僻静之地。
  很小的时候,学着写诗,其实是在瞎编两句,一段句子都写不通顺,还想写诗。长大了,我发现自己一直在一个角落,很孤独,很忧郁。愿意听我说话,愿意接纳我的首先是诗歌,后来,也还是诗歌了。我不自觉地和诗建立着关系,直到它进一步到达,为我长久说不出的生活找到一种表达的方式,让我感知,体验生存,能够听到心脏的跳动。
  我对诗歌的依赖性在不自觉中,我只能通过诗歌进入一个世界,忠实我的灵魂,判断我的具体位置。
  其实,诗歌所给予的,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是思维的真诚和纯洁,是瞬间穿透的实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诗即语言”,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把诗歌比喻为跳舞,把散文比作走路。诗人,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首好诗要有所发现,给人一种感悟。我希望自己的诗歌是一种行为,它捕捉,调动,给予。
  我经常考虑一个问题,女人写诗大部分出于倾诉的需要,出于情感和心性本能的流露,所以现在有一种对女性诗歌的偏见与无视。这无疑给了女性诗人很大的压力,当然也鞭策女性自身的“自我壮大”。作为女性,我认为首先要超越素材的局限,譬如爱情,譬如伤怀,接下来要超越一些性别﹑性情的局限。
  一个诗人要给人展示一棵树,给了叶子,给了树干,这还不够,重要的是要让人感觉到根的存在。诗歌语言应当允许一些超越及符合理性的发挥才能进步,语言既要厚,还要朴,既要阔,还要灵。诗歌是心灵的语言,简单是诗歌的灵魂,有一种流行语很适合诗歌:“别看我长的瘦,浑身都是腱子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注重诗歌的个性,在意作品的感受力和生命力,所以触角比较明显,也听到了一些读者的反映,说法不一。我认为一个诗人,不能固定他的思想他的语言,他的风格及方式,要善于否定自己,善于打破自己,重新树立。
  诗歌不只是技巧,是一种思考,应该与人的修养紧密相联的。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假如诗歌或多或少能唤醒人们对生活,对灵魂的热爱和信任,能安慰心灵,那将是一件比诗歌还要好的事。
  不管怎样,我希望在诗歌里能够看见自己的血液,能够听到别人的心跳的声音,能感觉到一些共鸣,而共同达到一种升华。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