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3月21日 >>03版:三版


往年雪(微小说三则)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3月2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扎西才让

  夏令营
  那一年的那一天,山村小学就像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在一阵喧闹之后,终于沸腾起来。
  头发灰白的汉族老校长,把我们组织起来,朝着东山下的大林廓出发了。
  我回头看看同村的娜珍,她背着一个红色的书包,脸蛋红扑扑的。
  早晨的山里很静,但我们的喧闹声还是吵醒了山林,各类鸟儿在林子里惊慌地鸣叫,振翼乱飞。
  我们三五一群,没入山林。
  不知什么时候,我和伙伴走散了。只娜珍一人,跟在我身后,扭动着胖胖的身躯,呼赫呼赫地喘着粗气。
  我停下来,靠在一棵树上,看着她。她也靠在一棵树上,看着我。伙伴们的叫喊声已消逝不闻,只阳光穿过树梢,落在松针堆积的草地上,营造出一个斑驳的梦魇般的世界。
  我们两人,似乎处于一处荒弃的孤岛。她的眼睛里的恐惧可以看得到,我心里的紧张我能感觉到。我只好走过去,拉住她的手。我们就那样静立在树林里,不敢发声,也不忍分离。
  时间仿佛凝固了,又仿佛过了一个世纪。终于有几个伙伴闯进我们的世界,打破了我和娜珍的僵局。
但有关扎西和娜珍的故事,经过伙伴们的渲染,在平静的山村里,也荡起了几轮涟漪。我们的夏令营,我们的小学时光,在被误解的时代,渐渐逝去了。
  三十年后,我荣归故里。
  在明亮的日光灯下,我和伙伴们抿着小酒,说起老校长,当年的夏令营,安静的大林廓,和胖乎乎的娜珍。那遥远的童年时光,被渐渐唤醒。整个房间,就像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在一阵喧闹之后,终于沸腾起来。
某个舅爷
  上世纪七十年代,对生活在乡村的我来说,舅爷就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但还是有一个舅爷,给我们兄妹们带来了恐惧和惊慌。
  他和我爷爷盘腿坐在炕上,喝酒。他大声划拳,大口喝酒,大声地责骂我爷爷。
  我父亲从县城返回,刚一踏进房子,这个舅爷就灌了父亲三杯酒,弄得父亲面红耳赤的,像做了亏心事。
这个舅爷长得比父亲还年轻,在我爷爷上厕所的间隙,他拉住父亲称兄道弟。父亲只好举杯道歉,一个劲地自饮,仿佛辈分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不能侵犯,也不能被侵犯。侵犯了,或者被侵犯了,就只能自己惩罚自己。
我们兄妹们躲在窗户外,静听着房内的一举一动。我忍不住好奇心,往屋里偷看。这个举动,被这个舅爷发现了,像变戏法那样,他从腰里抽出一把刀子,有力地插到炕桌上。
  父亲吃了一惊,上完厕所回来的爷爷也吃了一惊。伏在窗外的我们一哄而散,在惊慌中躲进房后的山林。
  这个舅爷上到房顶,用目光搜索着我们,用语言搜索着我们。我们屏住呼吸,藏在树后。相隔了二三百米,我的妹妹还是由于惊慌而大哭起来。
  这哭声,击退了这个舅爷,他终于踩着梯子,一层一层下去了,再也没有出现。
  二十年后,爷爷早就离开了人世。我们只好问父亲:这个舅爷是谁?父亲想不起来,他说,在七十年代,你们的舅爷有好多个,我不知道你们问的是谁。
  我们只好把这个舅爷在记忆里封锁起来,以便我们当着孩子的面喝酒之时,不让他轻易地跑出来,把我们的孩子驱进山林,不让他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段抹不去的阴影。
圆月
  月亮升起来时,我对她说:“月亮作证,我已经爱了你整整三年。”
  她笑了,反驳道:“不是三年,是十八年!”
  我也笑了。是的,十八年。十八年前,她从外地转到文科班,我第一次见她,就魂不守舍。三年前,她死了丈夫,来到我工作的小镇,我再次见她,浑身发抖,我知道,我还没忘记她。
  我约她出来,正是中秋节。在茶馆里,我们临窗赏月,她的脸蛋比圆月更白更圆。
  我说:“现在,你可以跟我在一起了吧?”
  她反问:“我不是已经跟你在一起吗?”
  我说:“我的意思是,我们长久的生活在一起。你同意吗?”
  她又反问:“你知道我丈夫是怎么死的吗?”
  我回答说:“不是病死的吗?”
  她说:“是病死的。因为太爱我,担心别人得到我,就得了病。病越重,就越担心,结果就死了。他是爱死的。”
  “所以,爱我,就不要跟我结婚。”她总结道。
  我们离开茶馆时,空中的那轮圆月,孤寂地悬在黝黑的天幕中,它的确不需要太阳的陪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