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 时代考卷上,共产党人为什么必须答好这个考题? 习近平说,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回塔元庄“接地气”,到西柏坡重温革命史,与群众交流座谈,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导河北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在反思中作答。 2013年7月22日,栾城县北屯村。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来到自己的联系点,一下车,村民迎上来:“书记啊,平时都见不到你,这回可看见了。” 村民说得很真诚,可孙瑞彬的脸“刷”就红了。他反思:“我看到了平时离老百姓有多远。” 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常委们谈感受: 过去步行或骑自行车下乡,同群众一条板凳聊天,一个锅子吃饭。现在进出小轿车、空调房,成天看材料、批文件,自以为对群众了解,实际上已同群众拉开了距离。 是什么让我们疏离了群众,又是什么让我们疏离群众后还没有自觉呢? 驻村干部钟学荣对此有所感悟。 滦平县南大庙村以前也曾来过帮扶干部,可大多打个照面、摆个样子,就再不见人影。初见钟学荣,村里的王秀荣大娘突然冒出一句:“你不会也是打个旋儿就跑了吧?” 那天,王大娘给他送来野菜玉米面饽饽,说:“野菜有点苦,但眼下这节令吃了能败火。” 后来,驻村干部扎根在村里,为村民打井、解决吃水难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称赞。 钟学荣在日记里写道:“野菜,苦在嘴里,败的是身体的实火;驻村,苦在身上,泄的是心中的虚火。” 如习近平所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要泄掉党员干部身上的虚火、邪火,这样才能接上淳厚地气,在胸中养起浩然正气。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产党人在行动中作答。 按照总书记“眼睛向下、为人民做事、多雪中送炭”的要求,河北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共计46万多条。还请基层代表“当面锣、对面鼓”地给省委领导提意见。 一条条意见,就是一道道考题。 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第二社区,曾是一个垃圾成山、下雨成河的地方。群众反映过,居民建议过,没见领导来过。 去年夏天,桥西区包社区干部带着施工队来了,昔日垃圾山成了休闲绿地。 63岁的居民高风笑着说:“我不是太了解群众路线活动,只知道共产党为我们办了实在事,这就好!” …… 多年积存的问题在解决,曾经的距离在拉近。 在阜平骆驼湾村,我们走进69岁的唐宗秀家。 土坯房低矮简陋,在深冬里显得破败而冷清。一进屋,女主人把水壶提起,通红的炉火“腾”地蹿了上来。 一年多前,习近平曾坐在这炕头,与唐宗秀拉家常。 “总书记都问你些什么?” “问我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问粮食够不够吃,问过冬的棉被有没有,问取暖的煤够不够,问小孩子上学远不远,问看病方便不方便……” 这是唐宗秀家最珍贵的一张照片:狭窄的土路上,习近平挽着她和另一位村民,走着,说着,笑着。两侧墙面斑驳脱落,午后金色的阳光斜照在他们身上,把长长的身影投在路旁的积雪上。 党的最高领导人和两位普通农民,三人相携前行,如同迎归了回乡串门的亲人。这画面,不禁让我们怦然心动,它不正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所包蕴内涵的精妙图解吗?不正是“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道考题的最佳答案吗? 笼罩他们的阳光是那样温暖,一如此刻我们眼前的炉火,穿透了隆冬的严寒,穿透了小村的贫穷,穿透了山野间沉寂的岁月…… “赶考”永无止境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习近平 65年前,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那段对话,至今犹在耳边: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字字千钧,意味深长。 赶考,赶考,65年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正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取得巨大进步,但挑战更加严峻,考试仍未结束。 这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场考试。 及格没有?能否优秀? 我们尝试着请河北省基层干部群众为党风现状打分。 塔元庄会议室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95分。”大部分村民众口一词,打出了高分。 “我给100分。”村民刘朝快人快语,“我亲眼见到了总书记,他接地气。我们党有希望。” “王韶华书记,你打多少分?” 这位正定县委书记思索片刻:“打90分吧。” “那10分是怎么扣的?” 他说出自己的理由:“一是经济转型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党风改善有了好开端,还不等于好结果。三是改善民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大气污染,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在另一个场合,何玉等三位正定县老同志打了80多分——“良”。 “我要留点余地。”何玉解释说,“人们有一个担心,担心今天抓作风力度大,明天会不会又没劲儿了;大伙儿有一种盼望,盼望好作风能长久坚持下去。” 谈到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大家普遍给党风加了5分。 5分,不算多,也不算少,从中看到广大群众对这场考试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面向未来的赶考,共产党人必须心怀历史的忧患。 2013年7月11日,在西柏坡,习近平告诫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 旧居、军委作战室、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一座座土坯房,虽泥灰匝顶,却备感亲切。置身其中,与历史对话,与先辈交流……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枣红色的展板上,毛泽东65年前留下的这两句话,让习近平陷入深思—— “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 历史孕育着真理,往日的教训转为后世的鉴戒。 2012年,在主持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时,习近平主张写下这样一段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挑战不断; 新的发展阶段中,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暗流涌动。 “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谈到作风建设,习近平突然这样发问。 接着,他作出分析: “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 他语重心长地说:“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的事,但恰恰是危亡之渐啊!” ——面向未来的赶考,共产党人必须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从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共产党人就踏上了赶考的旅程。为了答好这份考卷,多少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多少共产党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时代已经给出新的考题。 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在西柏坡,习近平谈到当今时代的考题:“中国梦,两个百年,我们正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的征程中,这是有时间表的,考试仍在继续。” 对于这场考试,他有着清醒的自觉:“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一棒。” ——面向未来的赶考,共产党人必须引领民族的希望。 作风在抓,风气在变。 干部群众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新局、树新风,给中国带来新气象、新希望。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深入联系点,实地调研,给予有力指导。 李克强指出,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更好落实,使人民政府为人民性质更好体现。 张德江强调,要让群众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领导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俞正声指出,发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整风精神,把问题摆清、把差距找准、把方向定明,达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目的。 刘云山强调,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的镜子,百姓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对照群众意见找差距,对着群众要求去整改。 王岐山指出,以落实八项规定、改进作风的新成效,赢得群众支持,坚定群众对党的信心,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张高丽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 面向省以下机关单位和基层组织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涉及单位和人员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与群众贴得更紧,解决的问题更实际,必将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指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与记者座谈时,正定老干部王志敏对追梦充满希望。他激动地站起来说,现在中国的希望,就像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就像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他引用的,不正是毛泽东当年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壮丽展望吗? 此刻,我们不禁想起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谈到“中国梦”,他说出了回响在时代上空、让国人为之振奋的那句话——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早春时节,滹沱河水苏醒了,从太行山麓向大海奔流,西柏坡的山岭生机萌动。 一路向前,一个朝气蓬勃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