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上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因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我到浙江省浦江县委挂职。时光荏苒,转瞬间,我离开曾经挂职的浦江已逾十载。然而,尽管十年来供职岗位数变,人动景移,但浦江的山川风物、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浦江生活的所见所闻至今历历在目,总在牵动着我的思绪。 一 记得到浦江县的当晚,我便在县城一个地势较高且景色优美的宾馆住下。这个宾馆即是现在的塔山宾馆,是县政府的定点接待场所。 我在浦江挂任的职务是中共浦江县委常委,平时无多少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县委的安排下,协助其他县领导开展工作,同时也可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因是挂职干部,金华市委和浦江县委对我的要求与地方领导明显有别,说白了就是宽松有余,责任较小,自由空间比较大,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东邻西施故里诸暨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和建筑之乡东阳市,西经马岭风景区与千岛湖风景区相连,隶属金华市,县域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交通便捷,浙赣铁路、年底即将通车的杭长(杭州至长沙)高铁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义乌机场仅15分钟、杭州1小时车程。浦江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就已建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就金华市而言,浦江既是一个小县,也是一个山区县。当然,说它“小”是相对于义乌市和东阳市那样人口过百万的县级市而言的,而所谓的“山区”实际上是比照江南水乡的宽阔平坦而定的。其实,这里的人口密度比我当时供职的碌曲县要高多了,县城区10余平方公里10多万人口,15个乡镇、街道道路平坦,极少看到西北的陡峭大山,一天之内跑遍全县乡镇、街道是很轻松自如的事。 我下榻的塔山宾馆坐落在县城东面的塔山风景区内,景区内有座建于北宋年间的古塔——龙峰塔,整个景区古木参天,绿草萋萋,鲜花争奇斗艳,不失为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地。早晨起床凭窗而望,塔山景区和县城景物尽收眼底,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是清新而凉爽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轻捷矫健的晨练身影,不绝于耳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快乐曲。宾馆大楼前方不远处,是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晨练场,时兴的集体舞曲总是在晨曦微露时分和薄暮时分准时响起;晨练者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或独舞,或交谊舞,或集体舞,姿态万千。每个舞者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以自己矫健优美的舞姿诉说着各自幸福生活的感悟。 浦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在那里,我总喜欢在闲暇时间信步畅游,县城的几条主要街道是我经常光顾的场所,有时甚至信步走到了西山公园和金狮湖边;当然,浦阳江畔是我散步的最爱场所。那几年,浦江县在县城美化亮化上下大力气,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中心广场鲜花四季常开。尤其是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治污减排,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流经县城的浦阳江清澈如镜,似一条银链在喧闹市区间尽情舒展;江滨绿化带花团锦簇,特色浓郁的城市雕塑点缀其中,置身其间,时时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故乡同事利用出差上海的机会来看望我,此情此景,让他们不由发出“美哉此景,真有点让人乐不思蜀了”的赞叹! 浦江自古就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的美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名人名家辈出,古有南宋诗人方凤,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东渡日本的高僧心越禅师蒋兴俦等;近现代曹聚仁、张世禄、石西民、洪汛涛以及张书旂、吴茀之、张振铎、张岳健、方增先、吴山明等在文学、语言、新闻、书画等领域自成一家。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浦江乱弹、浦江板凳龙、浦江剪纸、浦江迎会、浦江麦秆贴画、郑义门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等6项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是全国入选最多的县之一。 浦江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世界稻作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的万年“上山文化”、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家族文化典范“江南第一家”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起于清代的竹根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起于明代的“迎会”,制作奇巧,童趣天真,堪称华夏一绝。浦江还是远近闻名的“毓秀之区”、“休闲之地”,境内山水生态旅游资源有“五女峰”:少女峰——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仙华山、美女峰——马岭、仙女峰——白石湾、神女峰——神丽峡百药尖、天女峰——朝天门等,“文化游、农家乐、休闲游”旅游品牌名声在外,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眼球。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