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今年可算是过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春节啊!全家人住在100多平米的楼房里,真的很舒心。”合作市勒秀乡加茂贡行政村群众昂青感慨地说,“以前一年要搬几次家,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固定的住所。现在好了,政府给我解决了一套廉租住房,现在我就想出去安心打工挣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牧民昂青一家四口人,生活贫困,之前一直居无定所。 “使居者有其屋,不能仅仅是一种愿景,更应该是政府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合作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合作市的许多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因住进了各类保障性住房而重新树起了对生活的信心。 严格制度:建设群体栖居“暖巢” 近年来,合作市委、市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合作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出售管理办法》、《合作市廉租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合作市廉租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的科学公平合理。通过建立健全分配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廉租住房的对象条件、申报批准、价格形成和售后管理等程序,有效解决了社会需求较大与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按照“三审两公示”的要求,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细化申请程序,明确审核职责,实行公开分配。并邀请纪检监察、公证处和申请家庭代表全程参与分配,全程参与监督。 严格监管:把保障房建成“放心房” 记者在美森家园保障房小区看到,一栋栋楼房整齐划一,娱乐健身设施齐全。市房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保障房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有关部门都严格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把保障房建成“放心房”、“安全房”、“廉政房”。 该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从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保障性住房定位在“房型小、功能全、造价低、质量好”上。主体户型结构为每套80—100平方米左右,小区内水、电、公建、绿地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居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节能、低碳、环保、宜居”的总体要求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严格实行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专业质检四层把关制度。 2013年,合作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08套、入住1123套,发放租赁补贴106万元490户,新建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4个。2011年1200套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已完成主体施工,于2013年底完成分配入住;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8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600套、公共租赁房500套、限价商品房150套,现已全部竣工,并分配入住。2012年下达合作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2000套,其中怡顺家园二期建设380套、怡安家园三期建设636套、美森家园三期建设984套,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施工,主体竣工率达到100%。廉租住房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对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双困家庭”,继续做到全额应保尽保,补贴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6元。共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42.01万元,累计保障户数2213户,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分配入住保障房4900套,其中:廉租住房2654套,经济适用房1000套,改造棚户区426套,公租房670套,限价商品房150套。每年申请的廉租户已基本达到全覆盖。 阳光操作: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 2013年11月9日,合作市举行白海螺小区“怡安家园”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开摇号仪式,对156套保障性住房进行公开抽签摇号。李光远是坚木克街道的低保户,一家四口人住在20多平米的平房里,生活环境差。当天,他抽到了比较满意的楼层,对政府公开摇号分配房屋的做法非常赞赏。为将这一工程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合作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政策法规以及分配对象、房源信息、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和申请条件、办理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及时全面公开。为了把有限的房源分配到最需要住房的家庭,该市严格按照“积极稳妥、排队轮候”的原则,对符合申购条件的家庭实行审核、公示、审批、摇号、定房等流程办理,对摇号没有取得房源资格的家庭,实行下一批轮候优先,直至解决为止。同时,加大了保障性住房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近年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料及申请审批资料分期进行整理归档,按照住房保障对象“一户一档”、住房保障房源“一套一档”的原则进行归档。 贴心服务:打造温馨居住环境 “家里漏水了,下水道堵住了,只要给小区物业打个电话,不到十分钟时间,就有工作人员赶来维修,非常方便。”美森家园的业主说。为规范和培育物业管理市场,合作市对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后续管理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合作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实施方案》,逐步探索建立加强保障房后续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水、电、气、通讯等基本配套设施建设与小区建设统筹考虑、同步进行、同期使用,满足基本入住条件,真正为群众提供方便,使百姓得到实惠,使民生工程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