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成芳 李虹雨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玛曲县尼玛镇萨合村的吉考,六年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养父,用平凡的举动,谱写了人间大爱。 历经坎坷的生活路 吉考未满周岁被养父尕藏加木措收养,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错失了上学机会。可是从小聪明伶俐她表现出音乐天赋,十几岁就参与演唱了当地歌唱家勒格加制作的三张专辑,当时在玛曲也算小有名气。在她十五六岁的时候,玛曲县歌舞团领导多次到她家,邀请她加入歌舞团,吉考小小的心灵渴望着能与民歌结缘,由于家庭的缘故最终与梦想失之交臂。 婚后由于感情不合吉考与丈夫离婚,女儿随丈夫生活。伤心痛苦的吉考同养父商量后,只身去了拉萨,做起了小本生意,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照顾养父无微不至 就在吉考生活有了起色时,2008年的一天,她接到表哥打来的电话,得知养父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吉考焦急万分,背起行囊回到家里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当见到躺在床上的老人时,心里十分悲伤,下定决心一定要给老人一个幸福安心的晚年。她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买下了现在的房子,专门腾出一间向阳的屋子让老人住。 这时的养父一只眼睛已经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几乎什么东西也看不见,走路只能拄着拐杖慢慢行走。吉考几乎天天扶着老人散步,通过咨询积极为老人申请了县里的免费白内障手术,老人的眼睛复明了。 没过多久,不幸再次降临,2009年初,老人完全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吉考一边里里外外操持着家务,一边昼夜护理瘫痪的病人。 这些年给年迈多病的老人看病,花光了她所有积蓄。为了维持生活,吉考在县藏医院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也可以补贴家用。“可是有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父亲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再也不敢去上班了,生怕哪天回来父亲就不在人世了。”吉考说。 去过吉考家的人都说,她家里窗明几净,老人的被褥、衣服清洁整齐,根本看不出是有瘫痪病人的家。“我病了6年了,吉考每天细心照顾我,给我洗脸洗脚,洗衣服,煮奶茶,天天帮我按摩翻身,对我非常好。平时怕我寂寞,她省吃俭用,给我买了台收音机。”老人说,“我们一起生活30多年了,虽然她不是我亲生的,但对我的关爱甚过亲女儿,现在我只希望女儿今后能够生活得幸福。” 孝顺女赢得大家赞扬 说起吉考的孝顺,在她们村传为佳话,邻居们无不称赞:“吉考每天换洗床单、衣服,给老人喂饭,打理家务……总是忙得团团转,虽然她家里条件不好,可是对老人从不小气,吃的、用的一样不少,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左邻右舍对她很好,平常去商店买东西,老板总是不收钱,老板说:“为了照顾养父,她花掉了所有钱,生活得很辛苦,这就算我帮她的”。不仅如此,镇里通过协调帮她办理了低保,双联干部、社区、民政局等个人、单位逢年过节,都会送来节日的祝福。听说了吉考孝敬老人的事迹后,州、县领导多次来她家探望,帮助她找了一份家附近排水公司卫生管理员的工作,老人和吉考非常激动,“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帮助。”老人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编后: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素,是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藏家女吉考继承和发扬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