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佟军 杨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合作市佐盖曼玛乡推出“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张连心卡”、“一份便民服务册”、“一辆便民服务车”的为民服务工作法,实现为民服务“全覆盖”,联系群众“零距离”,有效解决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想参加养老保险,不知道要什么手续,能不能办上……”近日,合作市佐盖曼玛乡上拉坎村群众拉毛才旦来到乡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将他的情况一一详细记录在案。“以前,办些事情确实有些不方便,自从乡上设立便民中心以后,我们来办任何事情都很方便,非常好。”拉毛才旦说。便民服务中心以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要求,设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设有党政、计生、民政、信访、综治维稳等便民服务窗口,由乡领导和干部实行窗口接待,限时办结。 针对自然村比较多,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制作了干部包户服务卡,注明每位干部姓名和联系电话,发放到干部各自所包群众家中,架起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印制了便民服务册,用藏汉“双语”详细列出各类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所需手续材料等19项内容,群众可以随时咨询自己关心的事项和问题,减少了群众大事小事来回跑的麻烦,变“多次办”为“一次办”。设立了一辆便民服务车,由乡干部、卫生院、司法所、兽防站业务人员巡回在各村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医疗卫生服务,动物疫病防治、民情信息收集等活动,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 开展了“建民情台帐,解民生困难”活动,乡上组织干部走进农户,对群众反应的问题逐一详细登记,建立民情台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克莫村群众辛增福的房屋年久失修,自己没有能力重修。乡上干部得知情况后,将他列为危旧房重建户,这几天他正忙着修建房屋。“我的房子已经四十多年了,春天漏雨,冬天漏风,自己没能力重修,包村干部在民情调查中了解到我的实际情况后,将我列为危旧房重建户,帮我解决了两万五千元重建资金,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修房子了。”辛增福说。 搭建服务平台,架起连心桥梁。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的推行使佐盖曼玛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