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吴军
民国时期,有一些才女虽然才情横溢,却情路多舛,比如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等人,吕碧城在一群风流名士中穿梭了经年,最后却是贻误终身,张爱玲在自己的作品里总是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精明刻薄,却爱上了拿着她的钱去和别的女子卿卿我我的胡兰成,萧红就更不用说了,她在怀孕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不止一次。而让人嗟叹的,还有才女石评梅的爱情。 石评梅生于1902年,1928年去世,她是民国才女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为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就自取笔名石评梅,后来,石评梅的名字便响遍了大江南北。石评梅除了酷爱文学外,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子。1919年,石评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期间,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爱国进步作家结为至交。石评梅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才名远播。 说起石评梅的爱情,就必须要说高君宇。高君宇曾是石评梅父亲的学生,他和石评梅又是同乡,在1921年的一次同乡会上相识,石评梅多次听父亲夸奖过这个学生,不过,对高君宇而言,石评梅那时已是北京诗坛上颇有声名的女诗人了。所以,两个人初见之后都以“识荆”为喜。 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石评梅是当时著名的进步作家,素有“以生花之笔,写哀时之痛”之誉。高君宇在山西反袁斗争中的言行以及在北京所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深深地打动了石评梅的心。相貌英俊的高君宇关于科学、民主、自由问题的演讲,句句说到了石评梅的心里,那一刻,石评梅确认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石评梅觉得高君宇虽然精神焕发,但是脸色有点苍白,似是有病,她向身边的人打听,才知道高君宇在“五四”运动中奔波甚苦,积劳成疾,两次吐血,尚未痊愈。 知音、贴近、疼爱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像一条无形的线,牵引着石评梅在散会后走到了高君宇身旁,结识了这位她十分仰慕的青年。 石评梅和高君宇诚挚地交谈着,从过去谈到现在,又从现在谈到了未来。分别时,高君宇握着石评梅的手,说:“朋友,过去的确是过去了,我正在疲倦的路上,努力去创造未来吧!” 后来,石评梅经常找高君宇谈时局,谈救国救民之道。高君宇在《京报》等报刊上常看到石评梅发表的诗歌、散文,欣赏她的文学才华,而且,在石评梅的笔端流露出来的哀痛,蕴含着一种抗议人世不公平的勇气。高君宇对石评梅十分敬慕。 从此,石评梅和高君宇书信往来频繁,友情日深,最终发展为真挚的爱情。 石评梅在遇到高君宇之前,她的第一次恋爱却是一场闹剧。当时,17岁的石评梅要进京考学,她开明的父亲相当支持,同时又放心不下,于是辗转托人,让在北大读书的老乡吴天放多多关照石评梅。相貌英俊、家世良好的吴天放即使在今天,也是众多女孩心里的白马王子,更何况石评梅这个被他殷勤地罩着、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女孩。吴天放邀石评梅逛公园,到北京颇有名气的“来今雨轩”吃饭。有一次,好像无意间聊到梅花时,吴天放从包中取出一叠精美的印花信笺。接着,吴天放更是非常给力地和石评梅大讲南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石评梅想不到吴天放对梅花谱有这么深的研究,这时,吴天放一语双关地对石评梅说:“因为我爱梅!”对吴天放来说,这不过是在玩暧昧暖场子,但是,石评梅的一颗芳心却被搅乱了。在交往的第三年,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意外。由于石评梅要去听演讲,就比约会时间提前一天去找吴天放,这才发现吴天放早已是使君有妇的人了。石评梅决意要和吴天放一刀两断。吴天放坚决不同意和石评梅断绝关系,他软硬兼施,纠缠石评梅。石评梅悔恨、不甘、痛苦。 爱情上遭遇了坏男人,不像把饭煮糊了一样后果那么明显,它的恶果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呈现,腐蚀对爱情的信心和勇气,即使一份美好的爱情放在眼前,也会踌躇不决。 高君宇得知石评梅因为爱情受到挫折而陷入深沉的痛苦之中的时候,便找石评梅谈心,并带着她去和朋友接触,开阔她的胸怀,振奋她的精神。在高君宇的帮助下,石评梅振作起来了,她写作发表了不少的散文和诗歌,抒发自己对进步思想的执著而热烈的追求精神。 1923年秋天,石评梅接到了正在西山养病的高君宇的一封信。刚刚拆开,一片玲珑透剔的香山红叶悄然飘落在床头。石评梅拿起来,只见上面写着两行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可是,当石评梅遭遇高君宇的这一份真正的爱情时,她的内心却很是无力。石评梅已经视高君宇为知己,她却不敢接受他的爱情,而高君宇更是认定,石评梅就是他爱情的归宿。这时,石评梅将高君宇那求爱的红叶退回,并在红叶的背面题写道:“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石评梅将自己的感情深深掩埋。从此,两个人之间,只是一直保持着冰雪友谊。 虽然遭到了石评梅的拒绝,高君宇依然痴心不改。对于高君宇的爱情,石评梅总是躲闪和不明就里的拒绝,她对他说自己要独身,但是,她的一场猩红热过后,她又对悉心照料自己的他态度暧昧,而这种暧昧又重新点燃起了他内心的希望。 爱情上的无缘,就是简单的爱情变得复杂了,两个人总是碰不到对的时候,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如果高君宇早两年遇到石评梅,这段爱情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现在,石评梅那段失败的初恋像鬼魅般横在两人中间,她说:“青年人的养料唯一是爱,然而我第一便怀疑爱。”遭受爱情伤害过的石评梅像一只受伤的小鹿,躲避着高君宇的追求,她的内心很是惊惶。经历了失败的感情,除了胆小,还会让人的内心变得自私和低矮。 石评梅的态度让这段偶像剧般美丽开场的爱情,注定要以苦情的结尾而收场。 其实,面对高君宇的深情,石评梅不是没有动心,但是,她的这种动心,还不足以让她一跃而起,毫不犹豫地就随他走天涯。1924年9月,高君宇带着爱的惆怅,和孙中山一起南下闹革命了。在枪林弹雨中,高君宇仍然记得石评梅的生日。在香港的南洋货铺,高君宇买了一对白色的象牙戒指,一枚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一枚寄给了远在北京的石评梅。石评梅戴起戒指后,继续悲悲戚戚地写道:“我也愿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寂静得像枯骨似的生命。” 石评梅在爱情中保持着这样的姿态并非全是矫情。毕竟,高君宇的背后还有一段延绵了10年的包办婚姻,虽然石评梅明知道高君宇一开始就拒绝承认这段包办婚姻的,却不愿和他一起去打碎这个不幸福的桎梏,她说不愿一个旧式女子成为这场新式恋爱的牺牲品。 石评梅的心思,高君宇当然是明白的,他在给她的信里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1924年年底,经过艰难的交涉,高君宇终于和家乡包办婚姻中的妻子离了婚。横亘在他和石评梅之间的最后一道障碍拆除了。 不料,石评梅仍觉得两人“应当永久保持冰雪友谊”,以爱的名义进行的伤害,不能成全爱。也许,石评梅更担心的是自己背负起破坏别人家庭的骂名,在爱情和名声面前,她选择了名声。 石评梅的又一次退缩,让高君宇精神崩溃。1925年3月1日,高君宇就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又患了急性盲肠炎,可是他还坚持参加当时召开的一次会议,以致延误治疗,病情加剧,直到人们发现才立即送他住进了协和医院。石评梅听到消息后,立即坐车赶往协和医院。当时,石评梅守在高君宇的病床前,她的拒绝在他最后的时光面前,缴械投降了。石评梅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让高君宇看到自己真实内心的机会,在他的病床边,两只戴着象牙戒指的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但是,一切又太晚了,高君宇这个愿意用全世界换得石评梅爱情的男人,就要用死亡的方式和她告别了。就在这天夜里,1925年3月5日深夜2点40分,高君宇与世长辞。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