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5月14日 >>01版:一版


脚沾泥土 心贴群众从田间地头到群众炕头,州政协机关双联干部用实际行动帮扶群众,把建设革古、大力两村的蓝图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5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者 陈建强

  2012年春天,卓尼县喀尔钦乡革古、大力两村群众迎来了州政协机关37名干部。从此,崎岖的山路上,双联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谱写了两村发展的新篇章。
  大力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农作物广种薄收,耕作方式落后,加之基础设施简陋,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州政协主席安锦龙、副主席车建军等先后带领工作人员来到大力村走访慰问,认亲结对,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协调落实19个项目,总投资2916万元,并邀请专家智力扶贫,组织农业科技培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大力村村民朱拜么次力,今年40岁,家里7口人,供3个孩子上学,开销很大,他一直想搞养殖可是苦于没有资金,州政协主席安锦龙得知情况后,自掏腰包给他买了20只藏山羊,并修建了两座暖棚,现在他已经有了成年藏山羊64只。前几天卖了几只,收入1万多元。经济条件改善后,朱拜么次力重新粉刷了房子,还买了新家具,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吃水难困扰了大力村几代人。过去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挑黑泥水。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州政协机关多方争取资金9万余元,拉来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为村民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郭扎、拉加是大力行政村的两个自然村,山大沟深。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州政协机关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8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革古村有7个村民小组160户人家,一直未实行农电改造。原有的农电线路建于八、九十年代,大部分电杆是易腐朽断裂的木电杆,而且线路都是室内用线,大多老化,极易引发火灾。州政协机关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州电力公司协调,经过多方努力,该项目工程被列入省、州电力公司2013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127万元,今年2月已建成投入使用。
  革古村村民虎班次力告诉记者,以前,买来的家电没有用武之地,孩子晚上靠点蜡烛学习。自从农电网改造升级后,家里再也没有停过电,生活方便多了。
  大力村经济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差,州政协机关多次深入该村进行调研,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发展适合当地的苗木种植、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村支书全桑杰说:“去年在州政协的引导下,我们村42户每家投入5万元,成立了综合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从迭部买来一根2角钱的小树苗,经过一年的种植,现在可以卖到5角钱,算了一下账,一年就赚回了本钱。”
  从田间地头到群众炕头,州政协机关双联干部用实际行动帮扶群众,把建设革古、大力两村的蓝图画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