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宋朝和西夏对抗时,有张、李两名士人,想得到韩琦、范仲淹两位守边大臣的重用,想替他们出谋划策,但因为没有门路,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写了一些诗,内容是批评韩琦和范仲淹的,他们把这些诗刻在石碑上,让人拖着在大街上走,希望用这种方法引起两位大臣对他们的注意,以达到为朝廷效力的目的。可是,韩琦和范仲淹却根本没有理会他们两人,他们感到极度失望,就结伴逃到了西夏,在西夏,他们当然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器重,就故伎重演,写了一些批评李元昊(西夏国主)的诗,刻到石碑上,拖着在大街上走。此事很快引起了李元昊的关注,李元昊便让人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宫里相见,两个人便趁机向李元昊谈了自己的治国之策,李元昊大为欣赏,将他们留在身边,给予重用,从此以后,这两个人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为李元昊出了很多治国之策,使宋朝多了一个强敌。 南宋时,有一个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却屡试不第,便想走歪门邪道,想到了伪造领导人推荐信的办法,伪造谁的呢?当时的宰相是秦桧,秦桧权倾朝野,一手遮天,这个读书人便决定伪造秦桧的推荐信,于是,他找来秦桧的一些笔迹,精心研究,认真模仿,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便假冒秦桧的口气写了封推荐信,向扬州太守推荐自己。信写好后,他便拿着这封信去见扬州太守,扬州太守一看是当朝宰相秦桧推荐来的人,相当重视,热情接待,每天好吃好喝招待着,并想着要给他安排个位置。但这个太守也不是二百五,没过几天,就发现了一些破绽,于是再仔细研究“秦丞相”写的那封信,终于发现那封信是伪造的,便将那个读书人捆了起来,派专人押送到京城,交给秦桧处理。可想而知,这个读书人的下场应该是非常惨,假冒秦桧的推荐信,那还有好?然而,事情后来的发展情况却大出我们的意外,秦桧知道了这件事后,亲自提审了那个读书人,结果,非但没有将他问罪,反而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让他成了公务员。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有人曾经问过秦桧为什么要这么做,秦桧笑着说:“如今我权势震天,居然有人敢冒充我,这不是普通人敢做的事情啊!这样的人,如果不用官位约束住他,一旦他跑到胡人那边效力,后患就大了啊!”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忠臣良将(如韩琦、范仲淹),也有短视心理,没能看到张、李两名士人的才华,他两人能想出用那种办法吸引守边大臣们对自己的注意,以期引起对自己的重视,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种自我炒作方式,是一种很时髦、很前卫的宣传方法,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这样的另类思维,可见不是平凡之人。如果给予重用,定能为大宋出奇谋,献奇策。可惜的是韩琦和范仲淹两位守将却对他们等闲视之,致使二人逃到了西夏。相比之下,西夏王李元昊就极有远见,将他们待为上宾,为我所用,成了西夏的重臣;秦桧在历史中的形象,一直是奸臣,总之没有什么好的评价。但通过后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秦桧虽然是奸臣,在见识上却很不一般,对于假冒自己书信的那名读书人,不但没有治罪,反而加以重用,因为秦桧通过这件事看出这个人不是个庸碌之辈,是可造之才,所以就给他一个位置,既让他报国有门,又能防止他逃到敌国为敌效力,实在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