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6月06日 >>03版:三版


中国梦·藏家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6月0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古桥上的红色梦
  我的家乡甘南——陇上小西藏。这里亘古至今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世世代代的藏族同胞在这里生息繁衍,不断发展。这里山雄、石奇、水丽、林秀,山间、河旁五颜六色的经幡猎猎飘扬。小时候听爷爷讲故事,当年红军长征千辛万苦,克服各种困难,到达甘南草原。正逢甘南秋雨时节,天气阴沉,多日连降大雨,地面泥泞难行,在当时人困马乏、粮草短缺的情况下,卓尼藏族土司杨积庆开仓放粮,还组织百姓抢修了按照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已经拆除的木桥和栈道,为红军通过迭部峡谷、翻越腊子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报答藏民的恩情,红军战士和藏族群众齐心协力搭建了那座横穿达拉沟连同腊子口的木桥,这就是今天这座桥的雏形,也是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爷爷说,他还清晰的记得年轻的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之时,还不忘迈着整齐的小碎步从对岸走过达拉桥,突破重围走进了卓尼县城,为家乡人民带来了福音。爷爷眼中含着泪花,饱经沧桑的浑浊的眼睛望着远方那座桥,我耳边似乎隐隐约约传来当年那支红军部队路过甘南草原时喊出的那声声响亮的口号,似乎看到了衣衫褴褛却昂首阔步的红军战士、硝烟滚滚却依然迎风招展的鲜艳红旗……
藏家儿女的幸福梦
  春去秋来,经过不断的重建和翻修,卓尼县城里终于有了一座钢筋水泥、柏油路面的古雅川大桥。横跨洮河两岸,紧密了洮河两岸人民的联系。母亲说,当年她一身红装,披着哈达、骑着骏马,身后的马队驮着嫁妆,红着脸庞羞羞答答地跟着父亲从桥南走到了桥北,离开了娘家,嫁给父亲,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座桥,是有故事的桥。玉兔西下,金乌东升,它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第一声清脆的鸡鸣中醒来,在漆黑夜幕落下之时与家乡人民一同沉沉睡去……见证了多少藏家儿女纯洁的爱情故事呢?那些故事应该被刻在结实的桥墩上,还是该随着洮河水一起缓缓流向远方?我想,那座桥会永远矗立在洮河之上,而那座桥上的爱情故事,也将日复一日的重复着……
莘莘学子的金榜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熬过了黑色的六月,我也迎来了我人生中一份大礼:西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邮递员越过了那座大桥将通知书从桥南送到了桥北,那张轻盈的录取通知书被我捧在手心里时,沉甸甸、金灿灿我知道我的汗水换来了成功,我也知道我的故事连同这张录取通知书一起也将会在我记忆深处的这多桥上与这座桥一起隽永!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还是在这座桥上,从满头青丝到双鬓斑白,逐渐老去的父母站在桥头送别和迎接那些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们,时光苍老了我们,但那座桥仍然坚固的矗立在这里。桥头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身影:现在啊,乡愁是一座古老的大桥,父母亲在桥的那头,我在桥的这头……但是我知道,不久的将来,我学有所成的那天,我一定会回到雪域深处的家乡,回到那座记忆深处的桥头,迈着无比坚定的步伐走过那座,搀扶起在桥头张望的父亲母亲,从桥南走到桥北,一起回家,然后跟这座桥一样,扎根在这里,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踏过当年那座简陋的木板桥,红军战士艰苦奋斗,实现了解放中国的伟大梦想;穿过那座横跨洮河的古雅川大桥,母亲骑着骏马羞羞答答出嫁,父亲壮志满怀成家,实现了心中编织的梦想;我脚踏实地埋头苦读,家乡大桥传来捷报,迎来了金榜题名的梦想;年迈的父母在桥头守望着离家的游子,盼望着子女平平安安……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座各种各样的桥,只要信念坚定,一步步走过去,人生便会迎来新的希望!无数人怀揣着自己的心事走过生命中的那一座座桥,有的人踌躇满志、有的人小心翼翼、有的人昂首挺胸、有的人回头张望……
  未来的路还很长,不会总是鲜花拥簇的宽阔大道,但我一定会披荆斩棘,翻山越岭,顺着这座桥,怀揣着我的中国梦,走向属于我的远方……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