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6月19日 >>01版:一版


酿出幸福好日子
在郭卫海美好的蓝图里,未来的生活就像自己酿的美酒一样,时间越长,越发香醇!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6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者 马云 杨晓飞

  “舟曲花椒很有名,山村土酒也醉人。要问好酒哪里有?村民都指杜坝村。”峰迭镇杜坝村位于舟曲县西南,距县城7公里,该村很早就有酿酒的习俗。村民酿出的青稞酒不仅自家饮用,还远销各地。
  每天清晨,杜坝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一位朴实的汉子不停地忙碌着,他时而蒸酒、接酒,时而往坑道中添柴加煤,动作熟练灵活。这位中年男子叫郭卫海,是村上小有名气的酿酒师。48岁的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当过招聘教师,担任过十年的村文书。杜坝村的反季节蔬菜大棚就是他担任文书时和村民一起建起来的,如今大棚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作为党员突击队中的一员,郭卫海参加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大灾中刻骨铭心的经历,锤炼了他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
  2013年,为了解决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郭卫海萌生了创办青稞酒作坊的想法。提起创业的艰辛,郭卫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创建酒作坊初期,手里资金有限,雇不起工人,收青稞、煮青稞、撒酒曲……所有的活几乎都是他和妻子亲历亲为。酿酒行业是个体力活,很辛苦,特别是夏天,刚刚煮熟的青稞热气腾腾,温度极高,作坊里十分闷热,人待在里面汗如雨下。酿酒需要精密操作,稍有失误,就会影响出酒量和酒的品质。郭卫海通过刻苦自学酿酒技艺,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酒作坊终于飘出了扑鼻的青稞酒香。
  郭卫海酿的青稞酒原料就地取材,纯正绿色无污染,传统工艺酿造,并利用舟曲野生的党参、蜂蜜、黄芪、五加皮等熬成汤制成酒曲,使酒的品味纯正、香气四溢。
  “目前我的酒作坊有60个酒缸,年生产2000斤青稞酒,大多销到合作市、碌曲县。这不,前几天在碌曲县城附近的旅游点卖掉了200斤,每斤15到18元。”谈起酒作坊的规模和销售情况,郭卫海如数家珍。
  郭卫海以舟曲人特有的勤恳、实在和执着精心经营着这个小酒坊。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技术都不断升级,酒作坊也在不断成长。他说,酒作坊创建之初如果没有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周荣、舟曲县委组织部部长宁文兴、峰迭镇党委书记杨润平的关心支持,如果没有县委组织部给他解决的1万元困难党员创业基金,就不会有今天的酒作坊。
  “杜坝村里酒飘香,路人闻香心也醉。”下一步郭卫海想扩大酒作坊的生产规模,走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同时利用酒糟养猪或牛,发展养殖业,使酿酒原料实现循环利用。但目前酒作坊最大的拦路虎还是资金不足,希望得到双联惠农贷款的支持。
  在郭卫海美好的蓝图里,未来的生活就像自己酿的美酒一样,时间越长,越发香醇!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