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4日,我在州府合作接待了上一届尼巴村的全体村干部和老人代表,今天又和尼巴村的新任“两委”班子成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见面座谈,非常高兴。4月16日,我在尼巴村参加了新老班子的交接仪式,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向各位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那天大家畅所欲言,座谈气氛热烈,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就感受到,尼巴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不仅坚强有力,而且很值得信赖。现在看来,大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有模有样,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为车巴沟的稳定发展和“尼江”工作的有序推进做出了应有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州县乡党委政府向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从我介入“尼江”问题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尼江人,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与尼江两村父老乡亲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想问题做决定始终本着“有助于尼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尼江两村的发展”这一原则不动摇,抓落实促工作,始终坚持“面对面沟通交流、手拉手化解积怨、膝碰膝推心置腹”的方式方法不放弃。虽然有个别人对这样一些柔性化的工作方法表示怀疑甚至不理解,认为尼江两村群众“吃硬不吃软”,但我始终觉得两村群众尽管表面上不合作,可是内心深处对稳定和发展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积极作为,两村群众就一定能冰释前嫌、重修旧好,“尼江”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去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解决“尼江”问题要坚持“5·10”决定必须执行、“7·29”案件必须依法处置、两村绝不能发生大规模对峙冲突的“三条底线”不动摇。从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看,州县乡村在坚持“三条底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尼江”问题的彻底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7·29”案件侦破和处置上,我们不仅做到了依法依策,为解决尼江两村“法外之地”和“法外之人”问题开了先河,而且体现了人性人本,使“7·29”犯罪嫌疑人在配合党委政府推动“尼江”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戴罪立功的愿望。当前,只要“7·29”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只要两村群众和谐“搬牧”,那么彻底解决“尼江”问题就指日可待,实现两村群众“面对面握手言和”的美好场景就近在咫尺。 下面,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进展情况,结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和达成的共识,我就下一步工作谈几点看法和要求,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日月更迭岁不移,世事沧桑情未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介入“尼江”问题将近一年。这一年里,我先后深入尼江两村调研慰问20次,赶赴卓尼县研判形势、研究工作将近10次,在合作市接待两村群众不下50批次,与尼江两村群众的沟通交流不下千人次。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一次次推心置腹、苦口婆心的沟通交流中,压在大家心底的仇恨和怨气、挂在大家脸上的愁容和愤怒逐渐烟消云散,久违的笑容终于在历经苦难之后开始绽放。我们要看到,因为“尼江”问题,大家的生命中多了一份岁月更迭的沉重和世事变迁的沧桑。面对这份沉重和沧桑,我想每一个渴望稳定和发展的尼江人都不愿意继续过去那种打架斗殴、担惊受怕的生活,都不愿意在“尼江”问题即将彻底解决的重要关口去开历史的倒车、做历史的罪人。否则,我们丢弃的不仅是州县乡村和社会各界一年多的辛苦努力,还有可能彻底泯灭尼江儿女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第二,大势所趋人思定,时事纷忧心归一。顺大势者前途无量,逆潮流者山穷水尽。事实证明,解决“尼江”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绝大多数尼江人翘首以待的心灵期许和心驰神往的幸福归宿,那些妄想为了一己私利而兴风作浪的别有用心之人,既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明智的,绝不会有好结果。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