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本报卓尼讯 卓尼县把作风建设作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全县各系统着力增强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系统坚持把作风建设与全县教育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优先发展意识,不断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办学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下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组织贴近实际、形式多样的座谈讨论、教学技能竞赛、业务交流和课题研究,推进全县教育管理科学化发展。优化各项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校舍基础设施建设、学生食堂和幼儿园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县13871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32%,高考录取率达96.6%。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在双联行动中面对面了解,心贴心帮扶,落实惠民之举,兴办利民之事,化解顺民之怨,架起一座教师群众之间、农牧民与学校之间的连心桥。 卫生系统针对群众期盼,深入基层调研,出台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在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实惠于民中转变作风。在医疗机构中实施无假日门诊服务,实施导医制、急救病人“先接诊、后付费”制、高职称医生门诊应急排班制,简化服务诊疗流程,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开展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实现“120”急救网络乡镇全覆盖,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减轻了患者费用负担,提高疾病防控、疫情监测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三下乡”活动,城乡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全县新农合参保率达98.7%,报销各类医疗费用2174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难点问题。 全县计生系统紧紧围绕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任务,开展人口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建设,实施妇女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规范基层经常性工作,开展“双推优”活动,严格落实B超管理、实名登记制度。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政策等各类奖励资金3275.8万元。 文化系统以弘扬民族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为立足点。组织开展“和谐杯”篮球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工程,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农牧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覆盖全县15个乡镇97个行政村3个国营林场。投资1200多万元的《卓尼土司》高清电影进一步展示了卓尼五大文化之一的土司文化。 落实民生实事,加大投入提升全社会保障水平。2013年完成了31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3元,劳务输转1.69万人次,创收1.86亿元。全县173个双联帮扶单位的3884名干部为全县97个贫困村4293户贫困户送去发展项目348个,办实事4000余件,发放双联惠民贷款1.04亿元。 (侯文儒 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