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初 当这座星球被海水覆盖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一万年后这里会成为亚洲最优质的草原和中国最美的湿地。当黄河母亲微笑着流向这片高原,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河流接受了玛曲山川的滋润和洗礼。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天下黄河第一弯在玛曲草原”,凸出的屋檐和散发出湿气的湖泊,海浪般起伏的花草和白云般地畜群,世界上最高的足以鸟瞰另一片世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游牧民族梦寐以求的天堂。 于是西羌,吐谷浑,党项,蒙古,吐蕃等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碧绿的草原上留下了让任何一个民族惊叹不已的牧业文明。当中原文化处于喧闹和繁华时,西部宁静的草海中却传来歌声和悦耳的琴弦,百兽倾听,高原无声,便有雪莲花瓣洒落河谷,星光照耀着黑色的帐篷,天空和大地悄然融为一体。流畅的歌声和悠扬的琴弦成为宇宙惟一的音响,这个民族便在这样的音乐中劳作和生活,从零散的部落走向民族的统一,从弱小变得强大,从混沌到充满文明和智慧。 这一切都源于一把古老的龙头琴和走向天际的一位位弹唱艺人。 关于龙头琴,从汉字理解可以解释为最高贵的声响,是崇拜龙的民族灵魂的绝唱。然而在藏地她有着另外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期,玛曲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波浪有规律地此起彼伏,涛声有节奏的传向远方,动人的韵律在天神耳边萦绕,令他心花怒放、为之倾倒。有一天,从大海中走出来一位手持扎木聂的妙音天女,她一边弹着手中的扎木聂,一边尽情歌舞。妙音天女之父是天神,母亲是大海,她又称大海的女儿,不仅爱好诗词文学,对音乐艺术也有较高造诣,藏族人民十分喜爱她,故此,扎木聂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就像太阳神阿波罗带来了阳光一样,妙音天女为这个高原民族带来了灵魂和歌唱。 龙之吟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的民族消失了,尤其是那些马背上的民族,尽管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风云一时且留下了璀璨的文明,然而时代抛弃了他们,因为他们心中不能忘却的是土地和财富,而不能像藏人一样从灵魂里渗透着音乐般地感恩和和平。 玛曲,西北高原一个古老民族的发源地和栖息地,自然在时代的前进里留下了格萨尔史诗,天下最美的草原,最美的黄河,以及灵魂的歌唱者——龙头琴。 龙头琴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构造的民族性,更在于她成为玛曲儿女的精神导师,她表达的是怎样做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在生活中充满怜悯和感恩的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脱离上层阶层,成为民间和大众的精神食粮,成为自发的没有修饰的音乐。“会说话的会唱歌,会唱歌的就会龙头琴”,说的就是龙头琴在玛曲的普遍性和流传性。这是大地上自由的篝火,山峰上盛开的雪莲,高原上奔驰的骏马,是流淌在人民心中对自由和美好的呐喊和向往。 那一首首曲子,那一阵阵歌声,那一个个歌着,那一把把龙头琴,在加上一声声优美的歌喉和一张张动人的笑面,这便是玛曲快乐而又健康的儿女,这便是藏族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动而又具体的写照。 再大的风雪只要有歌声牧人欢笑依旧,再长的道路只要有琴声想起便不再寂寞,再高的雪山只要有歌者便不再遥远,再大的苦难只要有龙头琴的声响人民依然在快乐中生活。这便是这个民族崇拜和敬仰音乐的精神所在,这便是这个高原民族千百年来依旧欢笑和幸福的源泉。 口语式的弹唱,不需要文字,轻轻的身体语言,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然而就这样文明被传承和弘扬着,龙头琴成为口头的文字在民间普及,一个民族的文学,哲学,音乐,舞蹈等等,甚至她的文化和思想就这样珍藏和发展壮大。她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这个高原生命存在,只要音乐和歌声飘扬,那么她的灵魂和梦想与草原共存,与岁月永恒。 玛曲是黄河的意思,是翡翠般存在的比喻,是健康和快乐的排比,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玛曲更是一种音乐的升华和飞翔,她就是龙头琴和一个个身材魁梧,声色飞扬的歌者。(未完见下期) □瘦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