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三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7月17日 >>03版:三版


月之韵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7月1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夜深了,推开窗,隐约可见明月,月光倾泻,铺下一层轻轻的、薄薄的凉。
  夜,很静很静,静的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停止了。清凉的风拂过脸庞,撩起发丝,在耳边呢喃。
  那月亮,是清寒的隐者,覆一层面纱,神秘得紧,但有谁可以揭开呢?明月隐约可见,朦朦胧胧,一切仿佛也随着月儿而变得朦胧起来,惟有轻烟薄雾袭来,远远的山峰不见了,眼前的树木沉浸在幽幽银光中。
  月亮,是美丽的。可是世间又怎么会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呢?它,也有不完美的一面—阴晴圆缺,正如人间的悲欢离合一般,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才会是真正意义的人生。那么月儿呢?正因为它并不是完美的,所以才显得更为珍贵。而它最完美的那一面,又有谁才可以欣赏到呢?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即使是“残月”,同样散发迷人的风采,即使是满月缺损,却也有说不出的美丽,美得娇柔又美得令人疼惜。
  良久,月儿终于挣脱云的束缚。正因为没有了云的遮挡,它便可以毫无保留将光辉撒至任何角落。即使它没有太阳光那么明媚、灿烂,却有说不出的恬淡与清幽。
  月光照进窗子,我并不打开电灯,任凭它们在我的房间里游离、嬉闹。屋子里的一切犹如披着一层银纱,透出清新的凉意。
  深邃的天空,嵌着一轮皓月,一阵阵湿润的晚风沁人心脾。它,仿佛是从很远的山林里来,又仿佛是从很高的山坡上来。它的到来,没有一丝声响,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在心灵深处奏响。月光中,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仿佛是奇妙无比的琴键,点点倾泻而下的银光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拍,无声地弹奏着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饱含幻想的色彩。
  月光改变了树木的颜色,在一片银色的光辉中,树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淡青,更多的,是那皎洁的银白—一种富有诗意的白,白得幽深、白得清透……
  这满眼的月光仿佛在流动,流进眼睛,流进心里,这光辉的色彩,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而只要见过这透切的银白,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风,屏住了呼吸,周围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一切都不复存在,只有月儿与心灵之间的彼此相通。
  嫦娥奔月,是神话。九天揽月,更是传说。人们不曾真正拥有过月亮,却能让它活在自己的思想中,活到自己的心中去。“高处不胜寒”,月亮,它是孤独的,在无数个寂静的黑夜中,忍受着不曾言语的伤痛与哀婉。它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它的容貌、它的风韵,勾起从古至今无数人的思绪,任其飘至另一个神秘的空间中去,引出无限的遐想。
  正因为有了它,才会有传诵至今的佳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因为有了它,才会有流传至今的盛乐—月光曲。月光清幽,一座茅草屋内,传出无比动听的旋律。这旋律,声声扣人心弦,摄人灵魂,将月光完全融于其中,以饱含激昂的情绪以琴键与手指的跳动来表达。
  是谁——
  是谁——让这些人拥有如此激奋的情绪,如此美妙的思绪?
  是它,顺着我手指的方向
  就是它——
  一轮明月的魅力!
  阵阵晚风,拂向远方;斑斑月光,渐渐黯淡、消沉。月儿悠闲地朦胧。
  轻轻关窗,闭上双眼,带着月儿的祝福,进入甜美的梦乡。
  窗外——
  月朦胧,鸟朦胧,
  荧光照夜空。

  山朦胧,树朦胧,
  银光在呢哝。

  花朦胧,夜朦胧,
  晚风扣帘栊。

  灯朦胧,人朦胧,
  但愿同如梦……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