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文
舟曲,你还好吗?带着深藏已久的期盼,我们一路赶来…… 龙江两岸,盛夏的舟曲鲜花斗艳,瓜果飘香。宽阔平展的柏油路上,不时有农用三轮车奔忙着呼啸而过,风里夹杂着油菜和花椒的香气,扑鼻而来。 来到三眼峪,标准化蔬菜大棚排列整齐,县农机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正给农户指导种菜技能,棚内黄瓜、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同舟园广场上乡亲们跳着欢快的锅庄舞,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聊天打牌,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滑着旱冰、玩着跷跷板,亭台、拱桥、流水、绿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舟曲,这个曾经因地震和泥石流灾害而家喻户晓的县城,如今正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幸福”和“安康”。他们也正用自己的双手点亮着今天,铸就着美好的明天。 来自四川北川县的80后夫妇张谊涵和王龙琴,此刻正忙碌着招呼客人。他们开起了新区第一家餐厅,踏踏实实地为新区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张谊涵说,现在客人还不是很多,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在新区,学校、医院、超市、车站、物流中心全部建成投运;湿地公园、时尚街区、文化中心风韵别致。夜晚,霓虹闪烁,龙江滔滔,让美丽的新区展现出“山水秀城、藏乡江南”的勃勃生机。 186个重建项目和5个州庆项目,累计投资近57.57亿元,舟曲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沿江而下,山前山后,灾后重建为舟曲的乡镇村落绘就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新画卷,铺路、架桥、筑坝、危旧房改造,栽花椒、种猪苓、播油菜、支大棚,舟曲各族儿女激情满怀、干劲冲天。 舟曲依托灾后重建和“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已建成曲瓦头沟坝、江盘乡尖格闹等7个优质经济林果示范点,建成大峪乡大坪村、峰迭乡狼岔村等5个中药材示范点,建成曲瓦乡城马村林下种养业、大峪乡养殖业等20个特色种养业示范点,建成巴藏乡上巴藏村设施蔬菜大棚、干壳坝生态农业示范园等5个设施种植示范点……特色种养为舟曲农村提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系列结合实际、区别定位、适度超前的规划付诸实施,将灾后重建与扶贫攻坚、民生改善、旅游文化有机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生态保护、城乡环境改善深度融合,为舟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已成为舟曲人深植于内心的信念。政府大力扶持,群众积极参与,县上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专门筹措资金退耕还林3.5万亩,补栽苗木156万株,义务植树90多万株;结合灾后重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荒山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6.4万亩;后北山村群众每年自发组织义务植树,保护绿色家园。 拉尕山国家4A级景区游客如织,巴藏朝水节、博峪采花节朵迪婵婵,口弦悠悠;舟曲灾后重建游、地质灾害纪念游、爱国主义教育游等特色亮点旅游也吸引着众多游客。以一城两区为核心,河川交通沿线乡镇、旅游景区等多个区域为延伸的城镇一体化建设正在推进。 今天的舟曲,空气中是满满的爱和温暖。行走在北关村,李和玉一边和邻里姐妹们聊天,一边幸福地缝制着团圆十字绣,等待外出打工的丈夫早日归来。村子里一幢幢充满藏乡韵味的新楼房拔地而起,绿树掩映,小桥流水,人们在宁静中感受幸福的真谛,在前行中启迪着明天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