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日报>> 2014年08月19日 >>01版:一版


“土银行”有大作用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者 平措 马云 杨晓飞

  在距夏河县城30多公里的大夏河畔,坐落着一个绿树掩映的小村庄——洒索玛村,虽然它看上去不起眼,但是这里成立的互助协会却让人眼前一亮。
  “目前,互助协会已为70名会员办理了贷款手续,贷款金额达126万元。"王格尔塘镇洒索玛村党支部书记胡光辉说。
  互助协会刚成立时规定,贷款最高额度为1万元,还款期限为一年。由于贷款额度低,偿还周期短,农牧民群众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后来互助协会把贷款额度提高到3万元后,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
  “遇到资金周转困难,贫困农牧民提出申请后,只须提交本人身份证,找个担保人,经村互助协会审查合格,就可以把贷款发放给贫困户。从申请到拿钱只需要3天时间,程序简单方便,省去了农牧民跑银行的麻烦,再加上利息低,很受欢迎。"胡光辉说。
  植根贫困群众,助推农牧民增收,互助协会这把创新扶贫的“金钥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贫困农牧民小额度个性化的金融需求,点燃了他们创业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村民当子加拿到借款后,用于养殖牦牛,规模由以前的24头发展到目前的36头,且已经产下12头牛犊。当子加逢人便说:“现在村里有了‘互助协会’,等于咱身边有了‘土银行’,我要多养牛,多挣些钱,好好发展。"
  据了解,2012年夏河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为洒索玛行政村启动实施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两次为该村联系到的100万元双联帮扶资金也注入到了互助协会,使资金规模扩大到了120万元。
  产业发展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的关键。夏河县在农牧乡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培育发展了牛羊育肥、犏雌牛养殖、牧草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
  大部分农牧民虽有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强烈意愿,但资金缺乏一直是他们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有效缓解贫困农牧民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夏河县自2007年起,就积极引导、多方筹措、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扶贫互助资金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在14个乡镇成立扶贫互助协会34个,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50万元,累计为贫困农牧民发放贷款470万元。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